劉邦和項梁的年歲差不多,以兄弟相稱。項籍本應該比劉邦晚一輩。
項籍以和劉邦投契為借口,要與劉邦結義為兄弟,兩人共同滅秦。
劉邦想也沒想,認了項籍這個兄弟。
反正不會少塊肉,劉邦不在意這些。
項籍見劉邦在與項梁兄弟相稱后,居然還樂意和自己結義,對劉邦更加滿意。
他以私人的名義贈送劉邦十副皮甲,以拉攏劉邦。
劉邦做出沒見過世面的模樣,對皮甲愛不釋手,謝了又謝。離開時,劉邦專門騰空了一駕馬車裝皮甲。
許多諸侯都對劉邦這寒酸勁很不屑。
范增卻心生警惕。
他私下對項籍道:“劉季曾與秦軍作戰,所俘獲秦軍盔甲不知幾許,不可能對將軍所贈送皮甲有多看重。他如此表演,恐怕其心叵測。”
項籍雖點頭,但不以為意。
劉邦帶著盔甲回沛豐的路上,對左右大罵:“我給了他一車金銀,他居然只給我十副皮甲?我就不信項家如此窮!他這樣摳門,還想拉攏我?”
左右皆點頭,項籍確實摳門。
劉邦罵完后,失笑:“算了,他不給,我們自己去搶。楚國牽扯住秦軍,我們可以入關了!”
盧綰問道:“老大,你入關時,盈兒給誰看著?”
劉邦:“……”他還沒想過這個問題。
入關肯定會打很久,他有點擔心劉盈那豎子會不會亂來。
項籍越來越殘暴,如果劉盈亂來到項籍頭上,待他回來,豎子定會變成一罐肉醬。
劉邦咬牙:“蕭何也要與我一同入秦,其余人也不肯丟掉入秦之功。他阿母一人絕對看不住他,我還是把他一同帶走吧。”
夏侯嬰擔憂道:“行軍辛苦,盈兒會不會吃不消?”
劉邦翻白眼:“吃不消?他又不是邯南下,劉邦也忌憚秦國的實力,自然要把所有精銳都帶上。
他麾下的將領也想要入秦之功,不想被拋下。
沛豐已經被經營得很好,他不會為了入秦而拋棄自己的大本營。留守人選,就讓劉邦頗為頭疼了。
劉邦最終與呂澤商議,呂澤隨他入秦,呂釋之帶著呂家大部分心腹留守。
呂家是外戚,不需要立太大的功勞,將來也不會少了他們的封賞。
呂澤比呂釋之更擅長指揮軍隊,劉邦把呂澤帶在身邊,便只能讓呂釋之留守了。
在劉邦起兵之后,呂釋之作戰勇猛,劉邦對呂釋之的偏見早已經消除。
呂釋之和呂娥姁的關系也已經轉好,對劉盈也算不錯。呂釋之的兒子們已經給劉盈當小弟,呂釋之都沒有生氣,劉邦便對呂釋之很信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