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懷王積極地營救項梁,也趁機拿到了更大的權(quán)力。
他以項羽經(jīng)驗不足為借口,
任命宋義為上將軍,分走了項家部分兵權(quán);又給陳勝的繼任者呂臣升官,
連呂臣的父親呂青也被任命為楚國令尹,
即相國,作為交換,
收走了呂臣的兵權(quán)。
從此,
楚懷王有了可調(diào)動的軍隊。
其余投奔楚懷王的將領(lǐng),如英布等人,
其麾下兵將都有部分調(diào)動。這些人都表示出臣服楚懷王的態(tài)度,服從楚懷王的指揮。
楚懷王借救援項梁一事,
展現(xiàn)出他并非無能昏庸,
不是一個傀儡諸侯王的形象。
所有投奔楚懷王的將領(lǐng),唯獨武安侯劉邦麾下軍隊絲毫未動。
楚懷王讓劉邦自將其兵,除了給劉邦提供了部分糧草、軍備支援,
他還正式確定了劉邦對碭郡和部分泗水郡的統(tǒng)治地位,對劉邦拉攏之意溢于言表。
所有人都能看出來,劉邦定是楚懷王在滅秦之后,所分封的第一個諸侯王。
楚懷王的手段不能說不高明。
即使項梁被救回來,項家也不復(fù)以往對諸侯的統(tǒng)治地位。
而楚懷王對救項梁也非常積極。
項梁對楚懷王有擁立之功。楚懷王為了大義名聲,就需要對項梁有救命之恩。
因此宋義離開時,楚懷王千叮囑萬囑咐,此戰(zhàn)勝敗無所謂,救項梁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