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韓信自立,唯一得利的只有快被漢高祖打垮的項羽。這人一直沒離開項羽的陣營,也是極有可能的。
現在阿兄帶兵挺進楚地。項羽此人對領兵打仗的眼光是很好的,看出了韓信帶兵的能力,擔憂韓信壞他好事,便派人來游說韓信。
因不喜不勇武的人,項羽身邊謀士很少。蒯徹和他的好兄弟齊人安其生,是項羽手下為數不多的辯士,說的又是讓韓信自立,與阿父、項羽三分天下的耳熟話,劉盈便猜測此人是蒯徹。
果不其然。
哦,對了蒯徹就是蒯通。他本名叫蒯徹,《史記》和《漢書》記載他時,為避諱漢武帝之名,給他改了個名。
通徹嘛,挺敷衍地改名。
“你不明白,我再詳細地闡述一下我的問題。”
劉盈一直面帶陰颼颼賤兮兮的笑容,看得韓信分外親切。
“按你的說法,阿兄與漢王、楚王三分天下之后,這天下局勢會如何發展?”
韓信順著劉盈的話思索,眉頭稍稍皺起。
蒯徹的微微皺起的眉頭死死皺緊,察覺劉盈在給他挖陷阱。
劉盈拍了拍自己的扶手,嗯,他的扶手就是韓信的手臂:“怎么?沒想過?阿兄,若漢王逃回關中,你能獨自入關滅漢嗎?”
韓信毫不猶豫道:“做不到。”
關中漢中地勢險峻,若義父沒有失人心,固守關隘,他除非能與昔日王翦一樣,拉出六十萬大軍,否則沒法打。
再者,義父有蕭何,待在關中和漢中時間越長,實力越強。
自己難道讓盈兒和肥兒給自己管后勤?不提盈兒和肥兒搞后勤能不能贏過蕭伯父,何必呢?義父能昏庸到什么程度,才會三個兒子都叛了他?
退一萬步,假如義父要和所有兒子敵對,他們三人加起來也敵不過義父。
蕭何的本事,奠定了義父持久作戰的底氣。曹參等人雖不如自己,但自己也不可能輕易勝他們。
再者義父有曹參、呂澤、王陵等好幾位大將,自己也能征善戰。他的身邊……曹窋、蕭祿、呂臺、劉肥?
韓信想了想,越想越覺得說客有病。
如果他拉著一群漢二代反了漢一代,場面也太好笑了。
韓信這么一想,突然發現自己還是有勝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