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楚漢對峙時,呂澤麾下的碭郡下屬去了其余將領麾下,許多劉邦募的將領成了他的下屬。他對劉邦的忠誠也上了一個大臺階。
無論是在離彭城不遠的碭郡死死擋住楚軍,還是一直在戰場上奮力拼殺直至戰死,呂澤這個本不需要軍功的外戚,發了瘋似的建功立業。
總不可能呂澤是不要命的“事業控”吧?劉盈很自私,很惜命。將心比心,他不信呂澤有這么高的品德。
“你們要自私一點。”劉盈教育這群比自己年長的小弟們,“道德感越高,越容易被欺負。大舅父就是前車之鑒。”
“你們說說,大舅父有什么錯?呂釋之是他生養的?是他教導的?他是呂釋之兄長,又不是呂釋之父母。”
“呂釋之被委以重任,是呂澤為他討的差事嗎?是阿父阿母錯信呂釋之,他們眼瞎。”
“呂釋之闖禍,提前和大舅父商量了嗎?這和大舅父有什么關系?”
“再說懲罰呂釋之,阿父和阿母現在都‘原諒’了呂釋之,難道大舅父能動私刑?小心外祖父外祖母告他一個不悌謀殺,那可是死罪。”
“呂臺,你要多安慰大舅父。我也會寫信給大舅父。因為大舅父是個好人,才被苛責。他要自私自利一點。若他不因呂釋之犯錯而愧疚,也不因父母的孝悌bangjia而為難,以大舅父的本事,過得不知道多開心。”
劉盈不喜歡呂澤對親人的軟弱。
可話又說回來,大舅父不軟弱,他就不能從小到大在大舅父那里吃拿卡要了。
鑒于他也是大舅父軟弱的得利者,他還是希望大舅父繼續軟弱下去,才好利用。
那他為什么要勸告大舅父別軟弱,學會自私自利?那不是因為他知道本性難移,大舅父永遠不可能變成自私自利,不為父母和兄弟的錯誤自責的人嘛。
站在大舅父的立場上,隨口為大舅父說幾句不痛不癢的好話,就能得到大舅父的感激涕零。欺負老實人真的太劃算了。
不過劉盈有句話是真心的。
呂釋之是大漢的侯,是大漢的將,只有漢王有資格處置他。
阿父都不殺呂釋之,怎么還責怪呂澤不動手?
如果說殺呂釋之有許多為難之處,那也是阿父沒用,連欺負妻兒的人都不敢殺。
阿父下令,呂澤難道還會反叛?外祖父和外祖母難道還能為呂釋之不當大漢的外戚?
就算會,阿父如果擔心這個,也是因為阿父沒用啊。
劉盈越想越覺得阿父真是太沒有用了。
哪有當實權皇帝還這么憋屈的?難怪后人都說阿父是贅婿。這名聲是阿父應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