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厚顏無恥道:“對,我就是猥瑣了。只要贏就行,你管我怎么贏?贏者通吃!”
父子二人罵罵咧咧,楚軍終于跑出了重圍。
天都要亮了。
章邯、灌嬰率領劉邦勒緊褲腰帶攢出來的郎中騎,追擊項羽而去。
劉盈看著連馬都披了布甲、皮甲的郎中騎,嘖嘖稱奇:“阿父,你還真把騎兵搞出來了?這要花多少錢啊,蕭伯父沒罵你?”
劉邦扯了扯胡子,肉疼道:“等打完項羽,郎中騎就會解散。養不起,真的養不起。”
現在養這支騎兵,全靠著攻城略地時的“獎賞”。
等天下平定,只靠著自己勒緊褲腰帶那點錢,是絕不可能養得起這支具裝騎兵。
別說具裝,劉邦懷疑,他連普通的不戴甲的輕騎兵都養不起,馬都要被蕭何搶去犁地。
劉盈也知道,大漢養不起這支騎兵。
另一個時空中的郎中騎,也是在大漢建立后就解散了。
老劉去打匈奴時,就已經沒有了成建制的騎兵部隊。
漢高祖被冒頓圍困,過程實在是很好笑。
他自己率領一支還沒解散的輕騎兵當先鋒,領著騎兵跑得太快;率領大部隊的樊噲沒有馬,拖拖拉拉跑得太慢。
于是冒頓圍了漢高祖,漢軍圍了冒頓。雙方就這么僵持住了。
劉盈現在對樊噲有氣。他惡意地猜測樊噲該不會是故意的吧?
理智上他知道不是,樊噲在大漢建立后為了洗刷差點背叛的污名,很努力給老劉家打工。但感情上,他就是要惡意揣測姨父。
不過漢高祖明明知道樊噲差點背叛,還把性命交付給樊噲,不怕樊噲背刺他,他也真是心大。
追擊項羽這點小事,就不用劉邦和劉盈親自出馬了。
項羽成功逃出重圍,朝著劉邦和韓信給他劃定的方向逃去,漢軍就已經預定勝利。
劉盈給劉邦說起已經改變,但好像沒改變多少的未來。
《項羽本紀》中,項羽自刎烏江。這個故事已經確定是太史公的文學創作。
不提項羽和艄公二人單獨對話怎么能傳出去,也不提項羽怎么拿著一把武器在具裝的郎中騎中殺了幾千人——太史公沒上過戰場,不了解一把武器砍不帶甲的幾千人都不可能,更別提具裝騎兵。
項羽他居然還是下馬砍的。
若真是非重步戰對騎兵,郎中騎的馬撞上去,項羽再厲害,人也沒了。郎中騎的裝備,都已經出土了,確實很精良。
不過太史公自己也沒有掩飾自己是在文學創作。
除了《項羽本紀》中的項羽是在烏江自刎,在《項羽本紀》后的“太史公曰”,以及漢高祖的本紀、灌嬰等漢將的傳記中,項羽都是死在東城的戰場上。
灌嬰率領騎兵追擊項羽到東城,斬首八萬,項羽死于東城。
項羽的自刎是真的,也的確十分悲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