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時的書籍中,就記載了周朝宮廷釀酒的方子。
周朝人釀酒,已經極為講究,容器、酒曲、選料、釀造時長,都有嚴格的規定。
后世人所腦補的“古代酒都是醪糟水”,實在是小瞧了古人。
漢時常喝的酒有兩種大類。
一種是稍稍富裕的平民所喝的“濁酒”;一種是貴族所喝的“清酒”。
以稻米為原料的酒舉例。
“濁酒”即后世人所“嘲笑”的醪糟水,是今日釀造明日喝的甜米酒,這種酒不僅當作飲料,也是一種“羹湯”。
“清酒”是多日釀造的酒,釀造的時間越長,甜味越低,酒味越濃。清米酒長什么樣,味道如何,花大價錢買日本清酒的人應該都知道。
現代人誤以為古代人酒量差,喝醉是喝個水飽。大部分不常喝酒的現代人,喝兩三瓶十度上下的瓶酒都會頭暈。陳釀的清酒有二三十度,若喝個水飽,早就醉死了。
劉邦當皇帝后,常喝的當然就是陳釀的清酒。
他喜歡用粟米釀造的清酒,酒色淡黃,在陽光下如流動的琥珀一般。
漢代宮廷逸事記載,大漢宮廷里的酒,會根據時節加入不同浸料。
時鮮的果子,盛開的花朵,芬芳的香草……統統浸入陳釀的清酒中,為酒水增添一番風味。
其中大漢宮廷經久不衰的御用酒,乃是用重陽菊花所泡的菊花酒。
別看劉邦是個大老粗,在品酒上別有一分雅致。
他用滾燙的水燙了酒壇子,在酒壇子里鋪上一層剛采摘的菊花朵,再注入宮廷釀造的粟米酒,用布和酒泥封好,埋入櫟陽的皇宮中。
遷都長安時,劉邦將酒壇子挖出來,又在長安的宮殿里埋下。
劉盈幼年時隨口提了一句什么狀元紅女兒紅,劉邦便說要在劉盈成婚時,再把酒壇子挖出來。
劉盈成婚當日太過熱鬧,劉邦等著第二日家宴時再挖出酒壇子。
誰知道劉盈抱著蕭謹跑路,這酒壇子便留到了現在。
待孫兒周歲宴,劉邦終于有機會把酒壇子挖出來。
拆開酒泥,揭開封條,劉邦深吸一口濃郁的酒氣,先把酒偷喝了小半壇。
若不是劉盈防著劉邦,特意悄悄跟來,大概這壇子酒,就給劉盈剩個底了。
劉盈鄙視:“你這么愛喝酒,要不要喝蒸餾酒啊。”
劉邦嫌棄:“那個不好喝。”
劉盈愣了一會兒,才想起好像宮里還真的能釀造出蒸餾酒,不知道是不是大秦少府工匠沒被屠殺,所發展出的新釀酒技術。
不過劉盈細思后,好像前世的時空,蒸餾酒也可能是西漢就有了。
海昏侯“劉沫沫”,即漢廢帝劉賀的墓葬極其豐富,各種陪葬器具分門別類,擺放得井井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