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盈就只和母親呂娥姁分享過食物,而呂娥姁嫌棄劉盈分享的食物上的口水,從未吃過。
是的,劉盈就算愿意分享食物,也要先嘗上一口。
呂娥姁納悶自家兒子這護食的性子究竟學了誰,良人樂善好施,自己也不吝嗇,家里更從未餓著劉盈過,怎么劉盈會養成這種奇怪的習慣。
今日劉盈卻給劉肥分享了半顆油渣——還有半顆當然是被他吃掉了。劉肥受寵若驚的同時又有些忐忑。
劉肥雖不及劉盈聰慧,但也不是個愚蠢的孩子。弟弟這樣做,定是有難事要讓自己幫忙。
不過即使知道劉盈這半顆油渣的代價有點沉重,劉肥還是很開心。
劉邦在與他人閑聊時瞥了一眼劉肥,心中一嘆。
罷了,肥兒傻一點也好,家里更和睦。
他的酒意散去了不少,便又要了一壇酒,繼續邊聊邊喝。
劉邦給劉盈、劉肥買飯時掏了錢,自己喝酒卻從來不給錢。
他總會將一整年的酒錢記在賬上,等到了年末,王媼和武媼常常折斷債契,不去追討劉邦欠下的酒錢。即使追討,劉邦付的酒錢也不到欠錢的十一。
劉盈吃飽喝足后,腦子更靈活了一點,想起《史記》中曾有過這段記載。
如果漢高祖本紀中關于所有神神叨叨的記載都是后來牽強附會,那么王媼和武媼每年年末折券棄債,便只是因為“高祖每酤酒留飲,售數倍”了。
劉盈一直好奇,為何阿父一去喝酒,王媼和武媼酒肆的生意就會變好。等他年歲稍長,呂娥姁同意劉盈在劉肥的陪同下外出時,他就自己去酒肆中尋找答案。
他的答案就是,阿父有時當個說書先生,有時當個調解員,偶爾還要充當算命解夢的神棍。
阿父都付出這么多了,和在酒肆中打工賺酒錢有什么區別?
劉盈對父親不屑一顧。他還真以為父親有什么特殊的本事可以吃白食呢。
劉肥看向劉邦的眼神中卻充滿敬仰崇拜。
他常聽其他長輩贊嘆父親有長者之風,卻不知道什么叫長者之風。跟隨幼弟親眼觀察后,他才明白父親有多厲害。
原來這就是長者之風,我要變成像父親這樣的敦厚長者。
劉肥在心中許下小小的愿望。
劉邦又喝了半壇酒,周圍尋他說話的人少了許多。
他終于可以顧得上兒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