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能和小弟們說太多天下大事,但劉盈仍舊提前叮囑,讓他們最近乖乖待在家里,每日好好鍛煉跑步。
他還教導小弟們,如果和長輩走散了該如何,如果被陌生人帶走了該如何……
劉盈不知道小弟們是否能記住自己的教導。但小弟們腦海里勉強有個印象,在遭遇了突發事件的時候,或許就能多一分生存機會。
項籍可不是只威脅烹殺他阿公。
光是《史記》記載,王陵的母親,周昌的兄長,皆被項籍烹殺。《史記》中未記載的,還不知有多少。
能在項籍放話烹殺,還逃過一劫的,只有劉太公。
項籍最愛威脅他人家屬。如果這一世阿父還是被堵在漢中回不來,被項籍奪走了沛豐,沒能來得及逃走的叔伯家屬們,日子肯定不好過。
至于項籍會不會盯上他的叔伯,那是絕對會。
從劉邦起兵到入關中前,除了被雍齒背刺,幾乎沒吃過虧。他一路高歌猛進,帶著曹參和周勃等人擊敗章邯,把舊魏地全打了下來,完成“定魏地”成就。
當項梁戰死后,楚懷王封項籍為長安侯,任魯公。
這“魯公”,不是魯國的國王,那叫“魯王”。秦末諸侯復國者,沒有弱雞魯國。
魯國曾經的國都在魯縣。“魯公”含義和劉邦剛起兵自稱的“沛公”一樣,為魯縣縣令。
而楚懷王封劉邦為武安侯,任碭郡長。
碭郡長比魯縣縣令高一級。
當時劉邦手中無論是兵馬還是所管轄的地盤,都比項籍多。
項籍這時就認可了劉邦的能力。否則項籍這么倨傲的人,怎么會和劉邦結拜?
當項籍殺了宋義,奪了宋義的軍權,又在巨鹿之戰擊敗秦軍后,才成為諸侯的實際領袖。
因劉邦有很高的聲望,范增才讓項籍殺劉邦;同樣因為劉邦有很高的聲望,項籍才沒有在鴻門宴上殺劉邦,事后也沒有出兵攻打劉邦。
鴻門宴后,項籍奪走劉邦辛辛苦苦打下的魏地,把貧瘠的漢中塞給劉邦;搶走劉邦手中的強壯兵馬,只給劉邦留下一萬老弱;控制住劉邦和其心腹家屬所在的碭郡、泗水郡;并把經由自己驗證過的三位秦將放到劉邦出關的路上。
他以為自己萬無一失了。
這一系列行為,幾乎是幫劉邦腦門上貼標簽——“此人為我項羽心腹大患”。
都把劉邦捧這么高了,他不去找劉邦屬下家屬的麻煩,才奇怪呢。
從《史記》的只言片語中也能窺見一二。
王陵在劉邦當漢王時,還沒有歸順劉邦。
劉邦為了接家屬,一邊明面上借道王陵占領的南陽郡,派人和王陵一同回家接家屬;一邊讓呂釋之暗中繞道去接家屬。
如果王陵的后人給太史公的信息為真,夏侯嬰給太史公的信息為假,那么當時還未歸順劉邦的王陵,為了保護劉盈和魯陽公主,導致自己的母親被項籍俘虜烹殺。
沒有歸順劉邦的王陵,家人都被項籍拿來泄憤,可想劉邦其他屬下的家人。
《史記》描寫太簡略,這些事劉盈只能推測,不能照著《史記》撈小弟。他很是不爽。
劉盈已經在心里的小本本上記好,等大漢建立后,就把司馬遷的曾祖父和祖父抓來,提前把《史記》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