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里,我盯著屏幕上那份紅頭文件的pdf。
標題《關于深化軍民融合加快國防科技工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落款日期是幾天前。
“嘖……”這文件內容,信息量不小。
“看完了?”陳主任的聲音從門口傳來,直接拉過我對面的椅子坐下,“說說,啥感覺?”
我指著屏幕:“主任,這政策……步子邁得挺大。鼓勵軍工單位利用社會優質資源。”
“特別是那些‘民參軍’企業,準入條件看起來放寬了不少。”
“嗯,看見了。上頭決心很大。想跑快點,光靠咱們自己悶頭干,效率跟不上。”
他眼神銳利,“重點在下面,孫琳,關鍵是怎么管,怎么控風險。文件里提了,但都是原則性的。”
我明白他的意思。文件是春風,吹開了門,但門開了,進來的是人還是鬼,得靠我們把守。
“對,‘強化全過程安全監管’,‘確保國家秘密安全’,‘建立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這些字眼都挺重。”
我點開另一個窗口,“主任,您看,這是咱們北峰今年計劃新增和續簽的外協單位名單。”
“初步篩選的,二十多家。按照這個新政策的精神,里面好幾家原來資質卡得比較嚴的民企,現在都有資格進來了。”
陳主任指在那份名單上,“名單先放放。文件里那句‘加強供應鏈穿透式管理’,你怎么理解?”
“穿透式?”我腦子飛快轉著,“我理解就是不能只看表面資質了。”
“以前我們看三證,看注冊資金,看有沒有軍工資格名錄認證。”
“現在恐怕得往下挖,比如他們的核心技術人員背景清不清白?原材料采購渠道是不是可控?關鍵技術是不是有外泄風險?”
“甚至……他們的下游供應商是誰,都得摸清楚點。不然,任何一個環節被人摻了沙子,最后出問題的可是我們的產品。”
“說到點子上了!”陳主任一拍桌子,“就是要扒開一層層皮看!軍工產品,鏈條長著呢。”
“一顆螺絲釘不合格,可能毀了一臺發動機。一個代碼后門,整批產品都得報廢。”
“新政策是好,機會多,但風險指數也是蹭蹭往上漲。”
“咱們技術支援中心,管著外協聯絡和流程協調的,就是這風險的第一道閘門!”
他語氣嚴肅起來:“孫琳,以后你們初審外協單位資料,不能光盯著那幾頁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