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誅殺董卓之后飄飄然,卻不知王衍會怎樣了。
下午,邵勛又陪著糜晃、王秉,見了一下何倫。
“都督,何必跟著上官巳出城呢?”何倫有些不滿地問道:“我軍一什、一伍中,新來之人極多,相互間都不太認識,如何野戰拒敵?”
“我軍若不派人出城,上官巳恐生疑心。”糜晃也知道這樣不是很好,但還是堅持道:“你將新附之人派出去。無需多,一千人足矣。下軍亦會出一千人,由你臨時統帶,出城拒敵。”
說完,糜晃看了一眼王秉。
王秉會意,立刻說道:“屆時定撥一千軍兵予君。”
兩千人足夠了。別人根本不知道王國軍收容了多少潰兵,上官巳也不會對他們的戰斗力寄予多少希望。
邵勛沒有說話。
這一千人肯定由他來選。至于會選誰,還用說嗎?并非洛陽市人,他們好歹整頓了六七個月了,相對可以信任。
這次派過去的是新編的一千輔兵。關鍵時刻,信任與否比什么都重要。
見王秉也站了出來,何倫知道無法更改,重重地嘆了口氣。
他很清楚,王秉、邵勛不會舍得把精兵給他。在這場注定要失敗的戰斗中,他最好仔細想想逃跑路線,免得稀里糊涂喪命,那就太冤枉了。
這個時候,他的心中著實有些慍怒,已經對糜晃、邵勛、王秉生出了嫌隙。
見何倫接受了事實,糜晃稍稍松了一口氣。
在王夷甫策劃,他們配合的這場陰謀中,沒有人是高尚的。
有一個算一個,全是心狠手辣之輩,從頭到尾都在算計,甚至包括了張方……
建武元年九月初五,洛陽城北,天高云淡,和風習習。
一大一小兩條驛道上,大隊軍士洶涌南下。
驛道兩側的農田之中,騎兵縱橫驅馳,蹄聲如雷。
一萬五千步卒、六千騎軍,外加沿途收容的潰兵,全軍兩萬七八千人,這便是張方的全部實力。此時抵達的為先頭部隊,一共三千步卒、五百騎兵,另有騎兵三千,尚留在芒山之中,原地待命。
張方引親兵率先奔至洛陽城外,遠遠巡視一圈后,下令在城北扎營。
他打老了仗,一瞬間已在腦海中推演出了好幾種情況。
在看到洛陽城頭軍兵們慌慌張張地走來走去后,冷哼一聲,走了。
王衍、上官巳、苗愿、滿奮、陳眕、糜晃六人亦登城瞭望。
不知何故,上官巳突然間就有些心驚,道:“去年此時,西兵尚不怎么樣。一年過去,精悍嚴整了許多,何也?”
王衍有些愕然。
在他看來,去年的西兵和今年的西兵,不都一樣么?這般大驚小怪所為何事?
糜晃卻有幾分眼力了,仔細一看,向王衍解釋道:“西兵年年打仗,初時或不堪,打久了,總會有所提升。眼前這支西軍,旗號嚴整、軍威整肅,并非弱旅。”
王衍恍然大悟,原來是打仗打多了,練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