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末長劍云中塢天空突然飄起了細碎的雪花,寒風勁吹之下,直往人臉脖子里鉆。
崎嶇的山道之上,大群武士正在進軍。
他們器械齊全,裝備精良,面容更是嚴肅無比。
但看起來也不是很緊張。
銀槍軍六百將士是上過陣的,還不止一次,雖然打的仗都有點取巧,但這并不妨礙他們積累出一定的自信,特別是在面對賊匪的時候。
教導隊就更不用說了,他們都是各隊挑選的精兵,打仗經驗十分豐富,當然不會把小場面放在眼里。
上山這條路明顯有人工開辟的痕跡。
最初可能是野獸趟出來的,后來變成了山上眾賊匪行走的通道。
賊匪下山的原因是——種地。
搶劫也是有的,但光靠搶劫養不活自己。為了生活,每個人都打幾份工,都身兼多職:農民、土匪、商人等等。
山道之外的密林里,還隱隱約約有人活動的痕跡。
那是銀槍軍和王國軍的斥候,一共數十人,早早就上了山,仔細搜檢各個適合藏兵的地方,以免被人埋伏——雖說真被埋伏了也沒什么,山寨內就百十號賊兵,能怎樣?
雪越下越大了。
賊人看樣子今天不會下山了。邵勛已經遠遠看到了山寨那粗獷的墻體,以及圍墻內部那裊裊升起后,又很快在寒風中飄散的炊煙。
“催一催輔兵,讓他們快上來。”邵勛吩咐道。
“諾。”戰場信使很快離開。
輔兵當然是王國中軍的輔兵了,銀槍軍還沒配這玩意,此時只是借調罷了。
吳前在后方督帶五百輔兵,人人氣喘吁吁,扛著梯子、大斧,背著火油、門板等等雜七雜八的物事。
另有百余匹驢馬騾等役畜,背著箭矢等消耗品。
至于食水,只能士兵自己隨身攜帶,一般就幾天的干糧。
攻塢堡的現實困難就在這里。
地形狹窄,展不開兵力,來一萬人和一千人的效果,差別不大。
道路崎嶇難行,輜重車輛沒法上山,負重之下的騾馬一不小心還會滾落山谷。
作戰無法持久,幾天的干糧吃完,就得下山,或者山下的人送上來,消耗很大。
如果沒法一鼓而破的話,基本就只能談判了。
塢堡主象征xingjiao點錢糧,送質子,表示恭順,進攻方見好就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