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陽侯邵勛也得到了一定的贊譽。因為他在關鍵時刻率軍趕到,與禁軍前后夾擊,大破賊人——其實,邵勛在洛陽之戰最后階段的功勞,并沒有出城猛攻賊營的禁軍大,但誰讓他之前拯救過洛陽,名氣大呢,洛陽人就樂于發掘他的種種事跡,哪怕別人的功勞比他稍大。
邵勛騎著馬兒靜靜走過街道,不一會兒便到了司徒府,遣人通報之后,很快入內,顯然王衍已向仆役們知會過了。
今天只有他一個人來,盧志臨時趕回廣成澤,協助處理五郡國役徒鬧事之事。
“司徒可是入宮了?”被引到書房坐下后,邵勛問道。
“正是。”仆役沒有過多透露信息,只道:“君侯稍待即可?!?/p>
邵勛點了點頭,默默等待。
這是王衍家,卻見不到王敦了。早知如此,還不如去王家別院等待,興許能碰到王敦,瞧瞧他現在是什么模樣。
收起思緒后,他便觀察起了書房的擺設。
整體而言很素凈,沒有過多的裝飾,書籍很多,看樣子王衍也是手不釋卷之人,怪不得能成為本時代第一嘴炮,肚里沒點貨,辯論都辯不贏。
他旋即想到這時代絕大部分書籍都藏在這類士人家里啊。
他們壟斷了知識,這就是最大的底氣,就是最大的統戰價值。
而且他們掌握的不僅僅是文學知識,還有軍事、農業、算術、天文、讖緯、管理等方面的知識。
昨日邵勛與盧志談論府兵安置中冒出來的問題,光一個“土地更易”,他就沒足夠的人手去辦理。
所謂土地更易,即在分配田地時,有的土地肥,有的土地瘦,有的離水渠近,有的離水渠遠,等等諸如此類的事情。
解決辦法是給予補償。
事實上在唐代,就有一種“倍給”政策——不一定是加倍給,而是根據實際情況,多多少少在數量上補償一點,彌補質量方面的不足。
不是誰都能處理好這種事的,事實上對能力的要求并不低,不僅需要你懂點農事知識,對管理、口才、人情世故等方面都有要求。
關鍵是這類人才的需求還很大,不是一個兩個就夠用的。
邵勛自己固然能處理,但他就一個人,還能顧得了所有事?
歷年培養的學生兵,目前也就不到三十人適合管理崗位,且還在諸塢堡積累經驗。
在塢堡崗位輪完一圈后,邵勛會安排他們下縣,接觸更全面的事務,進一步提升能力。
與士人合作,已成必然,他的人才缺口太大了。
學生干部只是他向士人壓價,避免他們獅子大開口的工具罷了。
書房外有人影閃過。
邵勛余光一瞟,只見到一個身材高挑的女郎背影。
不,準確地說,只看到了一抹臀影,很贊。
從去年三月到今年五月,積攢的存貨只在宋祎身上送出去兩次,這會大戰方歇,心里又有點蠢蠢欲動了。
宋祎的容貌,當真絕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