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末長劍諂媚浢津渡口外,船只往來不息,將一匹匹馬、一名名軍士渡過河來。
邵勛只看到了洛陽、宜陽少少地下了幾場雨,但此時的關中,卻早已大雨連綿。
干涸得幾乎冒煙的河道漸漸有了積水,然后在幾天內(nèi)恢復流淌。
黃河弘農(nóng)段兩大渡口浢津、茅津兩岸,未曾綁扎好的渡船甚至漂流進了河中央,讓船夫跺腳直嘆。
臨時浮橋已經(jīng)開始修建了,且不止一道。
從河東、弘農(nóng)兩郡征發(fā)來的夫子忙碌不休,又是轉(zhuǎn)運糧草,又是修橋鋪路,偏偏還吃不飽飯,一個個欲哭無淚。
弘農(nóng)縣外,營壘已經(jīng)修建起來了。
太守垣延忍受著本地百姓、士人、豪強的白眼,借著匈奴的虎皮,強征了許多糧食、酒肉,送至匈奴軍中,讓劉聰十分滿意。
劉聰,字玄明,劉淵,擅長草書、隸書,文學造詣比較深厚。
而且他臂力驚人,能挽強弓,箭術出色,在洛陽闖下了偌大名聲,可謂允文允武之輩。
揚名之后,被本郡太守辟為主簿,逐漸步入官場,熟悉大晉朝廷的那一套。
成都王鎮(zhèn)鄴時,封劉聰為積弩將軍,參加過八王之亂,有軍事經(jīng)驗。
今年的長平之戰(zhàn),更是劉聰?shù)某擅鳌?/p>
“虜姓”中的名門屠各氏,一舉擊敗“漢姓”名門瑯琊王氏,斬首一萬九千余級,迫降上黨太守龐淳。隨后揮師北上,逼得劉琨龜縮城中,不敢出戰(zhàn),然后大搖大擺地把依附劉琨的幾個部落逼降、遷走,一時名聲大噪。
匈奴南攻洛陽是已經(jīng)確定的事情,但大軍征發(fā)、調(diào)動,卻不是短時間內(nèi)能完成的。
此番南下的兵馬,不過就萬余騎罷了,來源還十分雜亂,既有匈奴本部,也有投降的鐵弗氏、諸部鮮卑、氐羌之流,甚至連漢軍騎兵都有。
倉促之間,劉聰只能征集到這么多人。
但就這么些人,依然大破晉平北將軍曹武,斬首數(shù)千級,俘萬人。
隨后,大軍自茅津過河,一舉襲占空虛的陜縣,然后奔赴郡城弘農(nóng),希望打個出其不意。
奈何太守垣延居然已經(jīng)偵悉,城門緊閉,讓劉聰大失所望,畢竟騎兵不擅攻城。
可誰成想,垣延居然投降了!當真是喜從天降,意外頻頻。
至此,劉聰即便再氣度沉凝,也忍不住大笑。
自去年敗于歸家的涼州兵后,至今十余戰(zhàn),未嘗一敗,前后俘斬的人丁超過十萬、牛羊雜畜數(shù)十萬。
這是何等偉業(yè)?
別說劉聰了,就連劉淵都十分驚喜,三次下詔嘉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