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末長劍相忍為國糜晃離開廣成澤時,見了一下戴淵。
此人正坐在修了一小半的宿羽宮內,與程收對弈。
糜晃與他沒什么好多聊的,只略略談了一下廣成苑的修建事宜,便離開了。
山上草木焦枯,了無生氣。
役徒們手上、嘴角都是血泡,形容枯槁。
這一切都讓糜晃暗暗嘆息。
但當他與役徒們交談過后,卻發現這些人居然不愿回家,甚至打算把家人接來廣成澤,頓時驚了。
再一問,原來汝南、汝陰、梁國、陳留等地同樣大旱,赤地千里,且已經有人把老家的消息傳過來了。
役徒們老實木訥,但不是傻子。
老家的地都快冒煙了,廣成澤卻還頑強保留著部分水源,這是人所共見的事實。
今年大旱,明年就不大旱了嗎?沒有旱災,還有蝗災呢。
故老相傳,大旱之后必大蝗,明年怎么過?
他們看到了廣成澤相對豐富的水資源,看到了廣成澤地里黃澄澄的小麥,知道這里能活人,傻子才會走呢。
離開廣成澤,踏上北歸之路時,天色已經漸暗。
糜晃坐在馬車上,途經一市集時,與隨從們下車吃飯。
就在這時,突然有人從北方策馬而至。
當他們將馬匹交給店家照料時,突然來了句:“洛水斷流了?!?/p>
大部分過路的食客還沒什么反應,糜晃臉色卻變了。
隨從們亦面面相覷,全都下意識看向廣成澤方向。
“買些干糧、打些井水,連夜回洛陽?!泵踊紊狭笋R車,吩咐道。
“諾。”隨從們心不在焉地應道,一邊采買食水,一邊相互間以目示意。
讖謠真的應驗了?。?/p>
毫無疑問,絕大部分人認為讖謠“主角”是魯陽縣公邵勛,還有很少一部分人認為讖謠所應之人乃王彌,因為他的頭銜太嚇人了——侍中、特進、都督六州諸軍事、征東大將軍、青州牧。
但不管是誰,對大晉天子、司徒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事。
他們會不會鋌而走險呢?
真這樣的話,可就真的亂了啊。
馬車離開之時,糜晃同樣嘆了口氣,掀開車簾看了眼廣成澤方向。
廣闊的田野之中,依然有無數屯丁就著月華的光輝,拼命搶收小麥。
可真是一片生機勃勃的熱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