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不答,徑直走向御書房。
他鋪開素絹,毛筆蘸墨,開始勾畫記憶中的御寒之物:
口罩:雙層棉布中間夾薄紗,耳掛用彈性牛筋
手套:五指分開的款式,掌心處加防滑麂皮
毛襪:羊毛編織,襪筒加長至小腿
畫到興起,他又添了幾筆:“這種叫‘圍脖’,繞頸三圈可御風寒;這叫‘耳罩’,內襯兔毛…”
賈詡看著這些奇巧物件,胡須微顫:“陛下,這…”
“傳黃道婆!”
紡織署內,年過六旬的黃道婆捧著圖紙雙手發抖:“陛下天縱奇才!這‘手套’五指分開,竟不影響拉弓射箭!”
劉協親自示范:“口罩這兩層布中間要留夾層,可塞入藥草防病。”他拿起織機上的羊毛線,“襪子要這樣收口才不滑落…”
三日后的清晨,第一套樣品呈上御案。
劉協試戴羊毛手套,驚喜地發現黃道婆改良了設計——指尖處開了小孔,方便士兵扣扳機!
“好!”劉協拍案,“先趕制五萬套送西域前線!”
紡織署日夜燈火通明。劉協創新的”流水作業”極大提升了效率:
東廂三百織女專紡棉紗
西院五百繡娘裁剪縫制
后坊兩百老婦填充藥草
校場臨時搭建的工棚里,殘疾老兵負責檢驗成品
賈詡巡視時看到,一個失去右臂的老兵正用左手捏試手套厚度,獨眼中閃著淚光:“當年要是有這個…張校尉就不會凍掉手指了…”
而在長安,劉協看著各地呈報的棉田擴展計劃,對正在孕檢的蔡琰笑道:“等這批冬衣輪換下來,就發給百姓過冬。”
蔡琰腹中的孩子突然踢了一腳,仿佛在回應父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