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屋子里的那副油畫,竟是17歲的林參絮在畫室畫的最后一幅畫一想到林參絮長長久久的將這幅畫隨行李攜帶,從n市的出租屋帶回家,又重新將畫從家里帶到s市的出租屋。
絮,這么多年,你總是在用這種方式來提醒自己,當年的無奈與未能完成的夢想嗎?
這么做,究竟是為了什么?
-
2015年8月2日,
“和父母說了想要參加藝考的決定,不出意料被拒絕了。
拒絕的理由無非是‘你的成績很好,沒必要走這條路’‘學了藝術之后不好找工作’。
但其實我真的還蠻喜歡畫畫的。
但是人微言輕,沒有意義?!?/p>
看到最后一行字的時候,林商月愣了愣,覺得自己似乎是能夠找到林參絮抑郁的一點苗頭了。
“人微言輕”,意味著她當年所說的話不被認可,即便有足夠優異的成績,依然沒辦法去按照自己的心意來決定自己的人生。
所以,就導致了“沒有意義”。
一旦這種虛無感逐漸產生之后,再想消去,就變得不易了。這幾個月,林商月算是真切的體會到了這種類似的心情。
這些曾經的愛,真的有意義嗎?倘若有的話,這段經歷的意義究竟是什么呢?
對于成年人而言,沒有意義的感覺都足夠讓人失落消沉,更別說是對于一個高中的女孩了。
林商月突然很希望這個世界上能夠存在著時光機這種東西,很想回到這一天,輕輕擁抱她,告訴她,在長大之后,你可以重新去選擇自己想去過的人生。
只不過,并沒有。
-
2015年1月16日,星期五
“學校通知說要選擇高考科目。其實我想學純文科。
可是從歷次成績來看,我的理科總是考的比文科更好。
所以,似乎所有人都覺得我選擇理科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但其實我覺得學文科會讓我更快樂。
我和老師說了這個想法,老師覺得我想太多,明明學理科可以獲得更高的分數,為什么偏偏要產生這種學文的想法。最后,他說,需要和我的父母談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