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九月的開封城,正是一年中少有的好時節(jié)。
此時的氣溫不高不低,陽光柔柔和和,瓦藍瓦藍的天空上,幾朵白云更映出來藍天的高廣。
沒有春天的浮灰沙塵,也沒有夏日的酷熱難耐,滴水成冰的寒冬更是不能相比。
王旁不想將閑暇時光變成義務(wù)勞動,這樣的日子,隨便找些人喝酒縱樂都很容易。但他身后還跟著自家的妹妹,總不能呼朋喚友的去喝酒。只能陪著很少能出府的王旖,在開封城中的幾條最為繁華的商業(yè)街中,留下了自己的腳步。
“這位官人,可要一支糖漬林檎?糖料和果子都是最上等的。”
不知什么時候王旁和王旖已經(jīng)站到了買者糖漬菓子的小販身前。
看了看后面向自己連連點頭的妹妹。就聽見王旖正在勸說著他:“二哥,給二嫂也帶一支回去吧……二嫂現(xiàn)在正好喜歡酸酸甜甜的東西”
應(yīng)了一聲,王旁讓小販將之處理好,準備包起來帶走。
王旁現(xiàn)在很閑,所以才能陪著妹妹逛街。
父親和大哥日日忙于公務(wù),雖然自己在父親成了宰相后,得了蔭補,也有個京官官身——正九品的太常寺太祝。但還跟自家的妹妹一般清閑。
蔭補官要到二十五歲才能出來受差遣,王旁還要閑上兩年。要想提前出來做事,要么考上一個進士,要么就是要得到了天子的特旨。
豈能人人都如韓玉昆?而跟輕松考上進士的大哥相比,王旁則更是自慚形穢。
王厚回頭看了自家妹妹一眼,要是韓岡當(dāng)真成了自家的妹夫,再加上一個大哥,那他在家中,還真是沒處站了。
小販將王厚要的東西遞了過來,“四支糖漬林檎串,該收官人二十四文錢!”
王旁正往袖口掏錢袋的手一下定住了:“原來不是四文一支嗎?”雖然這點小錢他不可能在乎,但被人欺騙,他可不干。
“再過幾天林檎果就改成官賣了,這價格當(dāng)然要漲上去。”小販理直氣壯。
“菓子怎么可能改成官賣?”王旁搖頭不信,“就算要改官賣,可市易法還沒有推行呢,怎么物價就漲得這么厲害?”
“這事小人哪里知道?!”小販不快的說著,“小人只知道腌漬用的糖貴了,這林檎果也貴了。小人也要吃飯,也要養(yǎng)家,只能隨行就市漲上了一漲了!”
“這是怎么回事?”王旁納悶起來。
“還不是王相公鬧的。”坐在一旁的一個閑漢突然插話進來,“把個青苗貸掩耳盜鈴的改個便民貸的名字,這個笑話就不提了。鬧個保甲法,鄉(xiāng)中到了冬天都不見一個消停。現(xiàn)在又是市易法,錢全給官府賺了去,還給不給我們小民活路啦!”
閑漢身邊,他的一個同伴立刻捂上他的嘴:“小心一點,有皇城司的人!”
王旁回頭與王旖對視一眼,兄妹兩人的臉色都已經(jīng)變得蒼白。
道路以目、民怨沸騰,諸如此類的成語,走馬燈一般的在二人的腦中流過。
“怎么會變成這樣?!”
……………………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xiàn)在趙頊的心中,市易法還沒有正式開始實行,就已經(jīng)讓京城為之騷然,如果正式開始推行,情況又會變得怎樣?
據(jù)呂嘉問所言,市易法的目的雖然是聚斂不假,但搶奪的是各大行會行首們攥在手中的定價和發(fā)賣的權(quán)力。市易法的推行,將會把豪商的利益轉(zhuǎn)移到官府手中,并不會影響普通百姓和小商販的生活。
如此,才得到趙頊的首肯。
可是眼下事情的發(fā)展,卻已經(jīng)偏出了呂嘉問事前向天子作出的預(yù)計。
依照馮京的說法,這是民間聽說了官府要將所有商貨都買走,使得京中人心惶惶,所以貨價一漲再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