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變得很奇怪,讓許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
韓岡本來就是要外任,彈劾他根本就是多此一舉,就算成功了,難道還能讓他罷職回家?還不是到外地做知州等待卷土重來,而且在他即將去主掌襄漢漕渠的當(dāng)兒,他也幾乎不可能受到責(zé)罰。
彈劾韓岡,讓許多人都想不明白。不過天子為此的雷霆震怒,則讓更多的人想不通透。
京城之中,省寺諸衙,皆是朝南而開,唯有御史臺北向。這是從隋唐傳下來的故事,已經(jīng)沒有人知道是為什么了,就這么一直延續(xù)下來。就算是三月陽春,日頭正好的時候,房中都是黑黢黢的,只從南面開的小窗中透進(jìn)一線光來。
彭汝礪坐在陰暗的房間中,也覺得很委屈,作為領(lǐng)銜上書彈劾韓岡的御史,他只是揣摩圣意而已,誰能想得到韓岡抵京后只召見了他一次的皇帝,會對他的彈劾會有這么激烈的反應(yīng)?
雖說天子的旨意給知制誥孫洙駁了回去,但天子的反應(yīng)已經(jīng)證明自己馬屁拍在了馬腳上了。而且這還是在韓岡還沒有任何反應(yīng)的情況下,天子就下詔了,也就是說這不是被韓岡所逼,而是天子主動要懲治彈劾之人,由此可見天子的怒意。
御史的作用是天子用來制衡宰相,監(jiān)察百官,所以御史是位卑而權(quán)重,希望他們能不顧惜自己的官位,而主動與權(quán)臣為敵。因而在天子的刻意縱容下,即便彈劾失敗了,也是雖敗猶榮,還能大漲聲望,最多到外地繞一圈,就能加官晉爵的卷土重來。可一旦御史失去了天子的信任,那結(jié)果就是兩樣。
彭汝礪實在是想不透,明明是天子對韓岡的年輕有所忌憚,不想他晉升太快,也不想他留在機(jī)會較多的京城。在彭汝礪想來,自己若是在其中幫著敲打一下,說不定能攀上天子。
而且就算天子不想治韓岡的罪,對于彈劾的奏章,能做的也不過個留中。而韓岡為此鬧起來,彭汝礪也不懼,正好可以掀起士林的反感,同時讓御史臺同仇敵愾,哪里想到天子一動手就是雷霆萬鈞,讓人無可抵擋。
在御史臺特產(chǎn)的烏鴉的伴奏下,彭汝礪苦思著脫身的辦法,是從此沉默下去,還是變本加厲的反擊。
同為監(jiān)察御史的黃履走了進(jìn)來彭汝礪抬頭,想露出一個寵辱不驚的笑容,但最后還是失敗了。保持著難看的笑容,彭汝礪蒼白著臉問道:“出什么事了?”
“有個新消息。”黃履平靜地說著,“韓岡引罪避位了。”
彭汝礪的臉色頓時更蒼白了,他哪里不明白,韓岡這并不是服罪,而是不依不饒,定要天子分個誰是誰非出來,否則襄漢漕渠就另請高明好了。
可要說韓岡錯,那也不對。受到御史彈劾,就連宰相也該避位,韓岡區(qū)區(qū)一介轉(zhuǎn)運(yùn)使,哪里能例外。他待罪聽參,這態(tài)度擺得很端正,任誰也挑不出刺來。
彭汝礪心頭堵得慌,黃履帶著些許同情的看了他一眼,搖搖頭走了出去。彈劾錯了人,失去了天子支持,無論哪一位御史都別想在烏臺中做得長久。
……………………
“韓岡成不了事!”知諫院的蔡確很肯定的對黃履說著。
“難道他打通不了襄漢漕渠?過去已經(jīng)修好,如今只是原地疏浚一番就夠了。不費(fèi)什么事啊。”黃履疑惑著。
“并不是襄漢漕運(yùn)能不能打通,也不是方城埡口的軌道能不能建成。而是建成了之后,到底能不能派上用場!”蔡確對韓岡打算做的事有過深入的了解,“水運(yùn)的好處是什么?是便宜。不要搬運(yùn)、不要騾馬,只要順著水走就夠了。但韓岡要修軌道,卻是省不了多少人工。”
“不是說軌道只是暫時的嗎?”黃履反問道,“等渠道挖好,就能由襄陽直入東京城了。”
“所以說韓岡聰明,這是一點沒有錯的。先修軌道,人工要高一點,手尾要麻煩一點,但只是臨時的步驟,下面還會挖渠。可誰知道,他到底會不會將渠道給掘出來?”
黃履憂慮起來,“不過這有違他先前的奏疏,可天子到底還是幫了他。”
“現(xiàn)在幫,不代表以后幫。要是按照韓岡的說法,水渠要向下挖掘六七丈,不會少碰上石頭。在東京城,只要向下鑿井五六丈,肯定會碰上石頭。山地里的石塊難道還會比城里的要稀罕?修渠過山,自然是難得的功臣,但失敗的情況居多。”
黃履想著蔡確的話,緩緩地點著頭。
“渠道開鑿肯定是難以成功,韓岡自己都在殿上說要十年八年,說起來,這就跟他造板甲時,先將鐵船拿出來做幌子。這么些年了,五十六萬禁軍,全都有了鐵甲傍身,但軍器監(jiān)說是要用鋼鐵鑄龍骨,到現(xiàn)在連個影子都沒有。這開渠一事,必然是韓岡拿出來的幌子,真正要大用的還是他苦心積慮要建的軌道。”
黃履聽蔡確繼續(xù)道:“軌道一修,就意味著軌道兩端就要設(shè)立兩個港,來回轉(zhuǎn)運(yùn)費(fèi)時費(fèi)力,到了京城之后,不論是什么貨物,價格都要漲個幾成,遠(yuǎn)遠(yuǎn)比不上水運(yùn)來的廉價。到時候,軌道太貴,水道又未成事,看韓岡怎么辦。”
黃履對蔡確的判斷心悅臣服,沒有任何異議,“那今次的事怎么說,畢竟那也是御史,總不能不聞不問。”
“該怎么做就怎么做,盡點人事好了。”蔡確滿不在乎的說道,“不過不要陷下去,否則就難脫身了。”
……………………
比預(yù)定的計劃推遲了三天,韓岡離開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