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騎奔馳,風云隨之鼓動。烈聲撼地,讓觀者心旌動搖。
王中正一臉的緊張,臉色一點點的白了下去。他即便是在危險的羅兀大撤軍中,也是被護翼在千軍萬馬之間,不論是設伏,還是反擊,宋軍都占據(jù)著主動權(quán)。只是眼下,薄弱的兵力卻要面對近三倍的敵軍的攻擊。雖然歷經(jīng)戰(zhàn)事,可從未有見識過逆境的御藥院都知,只一眼,便被兇猛如群狼的吐蕃蕃騎,嚇得魂飛天外。
“都知不必憂心……賊人殺不進來?!?/p>
韓岡的語氣同蘊含的自信又多了幾分,王中正狐疑的看著他那份自信心過了頭的微笑,心思卻當真是安定了幾分。
韓岡心如山岳之穩(wěn)。在他看來,領軍的蕃將心思過于急躁,犯了最大的錯誤。騎兵朝著營寨沖鋒,這比直接沖擊已經(jīng)排下陣形的宋軍箭陣還要魯莽。
雖然不像有著城墻的堡壘那么保險,其實一道木柵要用來抵御騎兵,已經(jīng)綽綽有余。而堡中的民伕和守軍都已經(jīng)上來了,一個個手持重弩,身上的披甲都是韓岡臨時分派下去的。渭源堡是關(guān)鍵的轉(zhuǎn)運點,堡中弓弩刀劍等軍器堆積如山,皆是戰(zhàn)時備用的。尤其是神臂弓,雖說威力強大,但過強的力道也容易損壞弓臂,故而備用品數(shù)量最多。
堡中的民伕和士兵,的確被突如其來的敵軍驚到,可在在一眾前廣銳將校的奮戰(zhàn)之下,軍心隨之振奮。前面在聽到吐蕃騎兵來襲的時候,韓岡就已經(jīng)發(fā)號施令,將這些軍國重器不但補發(fā)給士卒,而且還分發(fā)給民伕們。他們都是曾經(jīng)的廣銳軍成員,配合起他們舊日的官長,卻是完美無缺,順暢無比。
蕃騎如潮水一般涌來。劉源等騎上馬的三十幾名將校,并不蠢到直膺其鋒,卻也不回營中,而是遠遠的偏向側(cè)翼。如毒蛇一般,在外圍狠狠咬上一口,用嫻熟的弓馬技巧射落了七八名賊人。引得敵陣中分出了兩百多蕃騎來追擊他們。
劉源等人先順著營柵而逃,蕃騎緊追不舍,不意卻將側(cè)翼暴露在守于這一段柵欄后的射手眼中,一片弓弦過后,便是二十多騎落地。
見著被宋人陰了一招,追兵更為憤怒,死死咬著不放。劉源等人見狀,一撥馬首,離開營壘轉(zhuǎn)向西面逃去。一追一逃,轉(zhuǎn)眼就繞得遠去。
劉源引走了一部分敵軍,等于是幫了堡中守軍一個大忙,韓岡在城頭上看著滿意點頭,接下來又將視線投回到敵陣中。
蕃人的旗號他認不太明白,可超過兩千的騎兵,又有三分之一帶甲,那么領軍的不是木征的親信大將,便是瞎吳叱,或是木征的另一個弟弟結(jié)吳延征。至于禹臧花麻,韓岡不認為他會為木征兄弟冒這么大的風險。
抹邦山繞過來的道路,脫離了大宋現(xiàn)有軍力的護翼范圍,所以緣邊安撫使便把控制這條道路的計劃放在日后。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保住一條通路都是勉強,緣邊安撫司在兩條道路之間,便選擇了比較崎嶇、但路程短了近一半、走鳥鼠山的北線,而不是走抹邦山的南線。
現(xiàn)在渭源堡外的這一部蕃軍,他們走上渭源通往臨洮的南線,揮兵偷襲渭源,這意味著他們的退路,隨時可能被已經(jīng)占據(jù)臨洮的宋軍給堵上。禹臧花麻發(fā)了瘋才會為木征兄弟火中取栗,能劫掠一下糧道已經(jīng)是盡了人情了。
在臨洮城隨時可能拈選精銳堵截后路的情況下,這次來襲的吐蕃人算是自作聰明,如果有機會,韓岡有心將其解決在渭源堡下?,F(xiàn)在他反而擔心蕃賊們向東去騷擾渭河谷地中的屯田諸堡。堡中精壯都給抽走,老弱婦孺可抵擋不了蕃賊的攻擊。
“圍著渭源堡反而不用擔心了。”韓岡對王中正說著,“就怕他們分出兵力向東殺過去?!?/p>
“現(xiàn)在真的沒事?”
“我們還有霹靂砲!”
韓岡手上的兵力雖是稀少,可他所在的這座營壘的防御構(gòu)筑,是以面對萬人的侵襲而準備的,各色裝具一一備齊。而存放在營壘中,亟待轉(zhuǎn)運的糧草和兵器,各種守城、攻城器具也是一應俱全,重型的有八牛弩,近處的神臂弓。當然,不論是安置在營壘中,還是準備運到臨洮前線,都少不了最近聲名鵲起的霹靂砲。
為了攻打臨洮城,緣邊安撫司事先做得準備無所不至。攻城用的器械,也都是事先準備好的,連工匠們都征調(diào)了三十多人。但他們卻沒有派上用場。如果攻打臨洮時,王韶頓兵城下,攻而不克,這些工匠便將會帶著霹靂砲和八牛弩的核心構(gòu)件,前往王韶的軍中聽候指揮??膳R洮城出乎意料的脆弱,讓他們沒了上陣表現(xiàn)的機會。
也因如此,現(xiàn)在他們卻正好就在韓岡這邊。工匠人數(shù)不多,僅有三十余人。韓岡用不著他們的工匠技術(shù),卻用得到他們的雙手。親手打造的霹靂砲,工匠們使用起來,自然不會遜色于從士兵們中挑選的砲手。現(xiàn)如今,堡中缺乏人力,韓岡便調(diào)來他們這群工匠,讓他們來操作霹靂砲,而把原本的幾十名砲手解放出來,穿上盔甲,端起神臂弓,到前面去作戰(zhàn)。
兩座高約兩丈的重型霹靂砲,宛如一對擁有修長手臂的巨人,矗立在營寨大門處不遠的兩座臺地之上——三座營門左近,都架設了兩架霹靂砲,以作護衛(wèi)——霹靂砲依然笨重,可比起舊時的行砲車,現(xiàn)在的霹靂砲需要的人員,還是少了許多。
工匠們分作兩隊,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準備。在來襲蕃人抵達之前的小半個時辰之間,韓岡已經(jīng)讓人把此戰(zhàn)需要使用的砲彈全都搬運了出來,安放在霹靂砲旁。
不僅僅是滾圓的石彈,還有泥彈、碎石彈,以及近似于化學武器的毒煙球。如果是城墻的話,重達十斤的巨石砲彈的確管用,但遇上了奮勇的敵群,碎石、泥塊反而比巨石更加有效。
工匠們對霹靂砲的操作十分的熟練,搬運砲彈、計算距離、調(diào)整配重。轉(zhuǎn)眼之間,兩聲呼哨若有若無的滑進耳中,安放好砲彈的投石車就揮舞起長臂。呼的聲響,兩點黑影飛向空中。
劃著完美的拋物線,兩枚泥彈從天而落,在營柵外人群中猛然濺開。
吐蕃蕃騎蜂擁在營寨之外,外圍的射擊著宋軍的神臂弓手,而內(nèi)側(cè)的蕃人,則正設法砍開柵欄,沖進營中。混戰(zhàn)中,無人有暇抬頭向天空看上一眼。直到砰砰的兩聲悶響,無數(shù)硬邦邦的泥石碎片劈頭蓋臉的砸來,騎手痛叫,戰(zhàn)馬嘶鳴,他們才驚覺宋人還有更勝神臂弓一籌的神兵利器。
今次所使用的泥彈有二十五斤上下,確切的重量使得砲組在計算落點時,只要調(diào)整配重就能大略的接近目標。泥彈的威力并不算大,兩發(fā)砲彈,只有一個不幸站在落點位置上的蕃騎,被連人帶馬砸得筋骨節(jié)節(jié)而斷??伤臑R的泥片,也在敵群中造成了一片混亂。而從空中飛來的重物,在精神上更是給了蕃人不小的震撼。在沖營之前,還要抬頭看一看,這給他們一往無前的決心,壓上了幾分躊躇。
泥彈僅是試射,緊隨其后的第二發(fā)便是換成了碎石彈。外面用繩索編織起來的羅網(wǎng),羅網(wǎng)之中里面則塞滿了碎石,鼓鼓囊囊的,就是一個球狀的包裹。
新型的投石車,發(fā)射速度快的驚人,接近于單兵使用的神臂弓,比起八牛弩要快,比起舊時的行砲車更是快了許多。兩枚泥彈在敵群中砸出來的兩片空地,還沒有給重新整隊沖鋒上來的蕃騎所掩蓋,下一輪炮擊便已經(jīng)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