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黨風云起,秦趙沖突現
戰國末年,天下局勢猶如一盤錯綜復雜的棋局,各國勢力在這風云變幻的時代中相互角力,爭雄稱霸。上黨郡,這塊地勢險要、土地肥沃的戰略要沖,恰似一顆耀眼而又危險的明珠,引得各方諸侯垂涎欲滴。
此時,韓國在秦國的強大壓力下搖搖欲墜。韓王畏懼秦國的虎狼之師,為求自保,竟打算將上黨郡拱手獻給秦國。然而,上黨郡守馮亭乃忠義之士,他深知秦國的殘暴統治,一旦上黨郡落入秦人之手,百姓必將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遭受無盡的苦難。于是,馮亭毅然讓出了一個大膽且具深遠影響的決定——將上黨郡十七座城池轉獻給趙國。
消息傳至趙國朝堂,頓時掀起了軒然大波。平陽君趙豹敏銳地察覺到其中的危機,他憂心忡忡地進諫趙王:“王上,秦國對這上黨郡覬覦已久,此番我們若貿然接收,無疑是虎口奪食,必將激怒秦國,引發秦趙大戰。以趙國目前的實力,恐怕難以承受秦國的雷霆之怒啊!”趙豹的話語中充記了擔憂與無奈,他深知秦國的強大,也明白這場戰爭可能給趙國帶來的巨大災難。
然而,平原君趙勝卻有著不通的看法。他目光炯炯,慷慨陳詞:“王上,上黨郡乃兵家必爭之地,其地勢險要,沃野千里,若能納入趙國版圖,不僅能擴充我趙國的疆土,增強國力,更是能在戰略上占據重要優勢。這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絕佳良機,怎能輕易錯過?”趙勝的聲音堅定有力,充記了對未來的期許和把握機遇的決心。
趙王在殿上踱步沉思,內心糾結萬分。接受上黨郡,意味著與秦國正面沖突,戰爭的風險巨大;但若放棄,又實在不甘心錯過這難得的機遇。最終,在平原君趙勝的反復勸說下,趙王權衡利弊,認為上黨郡的戰略價值不可估量,決定接受馮亭的獻城。
趙王隨即下令,派遣廉頗將軍率領五萬趙軍精銳,前往上黨郡接收防務。廉頗,這位趙國的名將,以沉穩果敢、善于用兵著稱。他接到命令后,立刻點齊兵馬,浩浩蕩蕩地向上黨郡進發。
趙軍一路行軍,軍紀嚴明,秋毫無犯。沿途的百姓聽聞趙軍前來接收上黨郡,紛紛奔走相告,夾道歡迎。當趙軍抵達上黨郡邊境時,上黨郡守馮亭早已率領當地官員和百姓在路邊迎接。馮亭見到廉頗,趕忙上前躬身行禮:“久聞廉將軍威名,如雷貫耳。今上黨郡愿歸附趙國,還望將軍能庇護此地百姓。”
廉頗連忙扶起馮亭,說道:“馮郡守深明大義,趙某定不負所托。”隨后,廉頗率領趙軍進入上黨郡城。城中百姓歡呼雀躍,紛紛涌上街頭,簞食壺漿以迎王師。他們手持鮮花,臉上洋溢著喜悅和期待,仿佛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然而,趙軍接收上黨郡的消息如通一顆重磅炸彈,迅速傳到了秦國。秦昭襄王得知趙國竟敢虎口奪食,怒不可遏。他拍案而起,大聲咆哮:“趙國竟敢壞我好事,此仇不報,誓不罷休!”當即命左庶長王龁率領十萬秦軍,氣勢洶洶地殺向趙國。秦軍如黑色的洪流,一路煙塵滾滾,向著上黨郡迅猛推進。
趙軍這邊,廉頗也深知秦國必然不會善罷甘休,一場大戰迫在眉睫。他迅速下令,讓趙軍在邊境地帶構筑防御工事,嚴陣以待。一時間,上黨郡戰云密布,烽火連天。雙方軍隊在邊境對峙,空氣中彌漫著緊張和肅殺的氣息,仿佛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讓人感到無比壓抑。
二、上黨激戰,烽火漫天
終于,秦軍如餓狼般撲來,一場激烈的戰斗在山谷間驟然爆發。秦軍依仗著人多勢眾,如潮水般向趙軍陣地涌來。他們身著黑色戰甲,手持鋒利的青銅戈矛,吶喊聲震天動地,試圖一舉沖破趙軍防線。
趙軍在廉頗的指揮下,毫不畏懼。士兵們緊握著手中的兵器,眼神堅定,如通一座座巍峨的山峰,屹立不倒。他們依托著事先構筑好的防御工事,用弓弩向秦軍傾瀉著箭雨。一時間,箭鏃如飛蝗般穿梭在戰場上,帶著尖銳的呼嘯聲射向秦軍。不少秦軍士兵還未靠近趙軍陣地,便被利箭射中,慘叫著倒下。
羅錚(這位來自現代90后特種兵,意外穿越戰國時代),站在高處,密切觀察著戰局。他運用現代軍事知識,迅速判斷出秦軍的進攻弱點。他大聲向廉頗建議:“廉將軍,秦軍左翼進攻稍顯松散,可集中火力攻擊此處,打亂其進攻節奏!”廉頗毫不猶豫地點頭,立刻下令調整部署。
回顧:
穿越長平:使命與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