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徐重率先打破沉默:“朕時常感慨,當年所幸得到太后庇護,這十七載的相伴扶持之恩,朕永世不忘。
”屈太后眸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異樣光彩,只眉宇間仍是一派云淡風輕:“夜風微涼,能與陛下良夜同乘此風,何其有幸。
”與此同時,紀氏為清輝張羅的婚事總算有了進展。
一大早,紀氏便收到了親家母派人傳來的口信:左子昂之母屈氏,對端方知禮的清輝早有所耳聞,樂意撮合二人。
“哎喲,這不就成了么?”紀氏喜不自持,當即找到薛顥,將屈氏這番回話如數道來,又將左家的權勢、左子昂的姿容一頓夸贊,揚言道,這門親事簡直是天作之合,錯過這村可就沒這店了。
聽罷,薛顥遲疑道:“我聽聞那左子昂,年方二十,既不考取功名,亦不參軍從戎,成日花天酒地無所事事,浪蕩之名人所皆知,輝兒怎可嫁給這種郎君?”紀氏白了他一眼:“……老爺,清輝年已二十,也沒什么可挑的了。
再怎么說,也是咱們薛家高攀左家,左子昂雖貪玩了些,畢竟是年少無知,成婚后,在清輝的管教下,說不定能有所轉變呢。
”看薛顥仍是不愿,紀氏又補了一句:“老爺,你也不想清輝一輩子嫁不出去吧。
”這句話,儼然戳中了薛顥的心事——女兒家終是要嫁人的,早嫁總比晚嫁好。
見薛顥不再言語,紀氏勸道:“老爺,可憐天下父母心,咱們都是為了清輝好……若您無異議,咱們就得盡快把此事定下了,畢竟,左家可不愁說親的……”薛顥在書房反復踱步,一刻鐘后,長長嘆了口氣:“也只好如此,只希望這左子昂能浪子回頭,那么,清輝的日子也能好過一點……”“哎喲老爺,若清輝嫁進左家,您可就成了兵部尚書的親家了。
”薛顥苦笑:“左思德為人跋扈,與他做親家,未必是件好事……夫人,你明日便修書一封,提前告知清輝此事,也讓她有個準備。
”一聽這話,紀氏忙不迭搖頭:“老爺,清輝可是個有主意的,您若是提前告訴她,萬一她不愿意,豈不是橫生枝節嗎?您可是她爹,您與左家把婚事商量定下便可,到時候木已成舟,清輝也就無話可說了。
”薛顥默了片刻:“按輝兒臨走前所說,她會趕在月底我生辰前回京。
”“老爺過壽、清輝成婚,這不就是雙喜臨門么?”紀氏喜笑顏開。
從長安殿離開,徐重屏退左右,獨自沿著那條仿佛永遠走不到盡頭的漫長宮道,不疾不徐朝前走。
方才與屈太后的一番說話,再度勾起了他此生最陰暗、最卑劣的一段記憶:隆安二十一年,九月初三,他奉旨前往東宮宣詔,他曾經的王兄、年幼時一同進宮的徐兆,被人從榻上架起,按跪在他腳邊。
徐兆頭發散亂,高聲呼號,狀若瘋癲:“徐重,你好大的膽子!我堂堂大衍太子,為何跪你?”呼號溘然止住,他不可置疑地搖首:“父皇,竟要廢我么?”旋即,他發出一陣瘆人冷笑,抬起猩紅雙眼:“然后呢,立你么?”眼底,是令人心驚的刺骨怨毒。
徐重視若無睹,展開詔書,一字一句道:“太子之位,實惟國本……然太子兆,才庸識暗,性情乖謬,仁孝皆無,迷于逸樂,耽于酒色,奢靡無度,難堪大業……今廢為庶人。
”徐兆趴在地上,安靜地聆聽他最終的命數,當最后一個字落地,他毫不猶豫地亮出手中的匕首,猛地朝手無寸鐵的徐重刺將過來!……徐重自然沒有倒下,在匕首拔出的瞬間,他身邊的暗衛早已揮刀砍向徐兆,剎那,布帛、血肉、骨頭應聲斷裂,鮮血四濺,失去生機的身體,猝然倒地。
這場浸透了無數血淚的王位爭奪戰,終究以一方的死亡徹底終止,卻也是在那個時候,徐重突然想要拋下一切。
數日后的拂曉時分,徐重帶了幾名親隨出宮離京,不日,路過鶴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