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生心中早有預感,嘆了口氣道:“算了,啟動備用方案吧?!?/p>
他的備用方案就是讓魏俊杰把新的版樣帶到蒙山印刷所,加印一期“號外”。
魏俊杰看了新華日報的通稿后忍不住驚訝:“我的個乖乖,一百多個團,在綿延數千里的戰線上,在同一的意圖、同一的計劃之下配合作戰,這也太厲害了,咱們什么時候也搞一場大的?”
他問出了山東抗日根據地所有軍民關心的大問題,大家通過不同渠道得知了“百團大戰”的消息后,全都摩拳擦掌準備大干一場。
但王茂生有一種預感,部隊正處于一個特殊時期,應該不會打這么大規模的戰役,不過現在上級首長們也沒有確定的事情,他還是不要亂講得好。
魏俊杰沒得到確切答案,只能揣好版樣急急上路。
他不會想到,在他離開白彥的當天下午,王茂生也急急上路趕往蒙山印刷所。
因為《新華日報》開設“百團大戰通訊”專欄,有組織、有計劃地推出一系列有關百團大戰的報道,戰斗消息、戰地通訊、戰役評論。上級命令《游擊報》等報刊全文轉載,每期都不落。
也就是說,包括《游擊報》在內的許多報刊將臨時改為日報,每天出版一期。為了方便印刷出版,他和所有編輯人員集體轉移到蒙山印刷所附近辦公。
于是,在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里,根據地的各大報刊每天都要印刷出版,印刷機被搖得冒煙,工人甚至專門將設備改成了腳踏式來增加效率。
不過每天都印這么多報紙出來,如何分發出去又成了問題。
過去靠各自的交通員攜帶會駐地,分發給各自的閱讀群體,光來回的路程就要一兩天時間,現在光靠他們可不夠。
為了提高效率擴大影響力,盡快讓山東民眾看到消息,王茂生想到了一個辦法,他牽頭向上級請示動用地下黨組織的交通線。畢竟根據地大都處于山區,絕大多數是識字率低的農民,把報紙發給他們意義不大,真正需要鼓舞士氣的是日戰區的城里人。
這是一個大膽又冒險的舉動,但又確實是最好的辦法,組織上經過討論后同意了他們的請求。
就像上一次支援運送印刷機器一樣,潛伏在各縣城、鄉鎮上的地下交通員們從四面八方趕來蒙山,在山前的接頭村莊取了幾百份各種刊物,再各顯神通帶回他們的駐地去。
雖然山東抗日部隊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參與到“百團大戰”之中,但是這些新聞工作者和地下工作者每天都在勤勉工作,用他們的方式戰斗著。
劉子魁也因此獲得了與老周叔重逢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