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之前本就在游學務農,并無官職,亦無顯赫家世和值得關注的事跡,他至今都想不明白,為何堂堂二皇子會找到他,并且對自己推心置腹。
趙凌初登大位,新設科農院,科農院隸屬皇帝直接管轄,院長一職與九卿平級,可謂是位高權重,趙凌就這樣讓他當科農院的院長了?
人生得此知己,為臣得皇帝重用,受此隆恩,陳平自當肝腦涂地,為君分憂。
陳平與趙凌相處了三年,在趙凌身上也學到了不少東西。
在他看來,征胡大軍只需將匈奴打服,隨后依照趙凌的計劃,令匈奴各部自相殘殺,每月收取牛羊馬匹等供奉,既能消耗匈奴的實力,又不廢一兵一卒,豈不是上策?
何須再大動干戈滅其種族?
就為了蓋先生嗎?
趙凌身為皇帝,如此作為似乎有些不夠明智。
按理來說,身為臣子應當勸諫才是。
但陳平除了是大秦的臣子,他也是氣血方剛的年輕人。
皇帝如此重情重義,此時又本是誅滅匈奴的最好時機,如何又殺不得?
什么利益最大化?
若能誅滅胡人,此乃蓋世功績,區區利益已然不重要了!
陳平受命皇命而來,暫且擱下科農院事務,他大概明白趙凌想干什么。
趙凌這是給他送戰功呢!
一個二十三歲的年輕人,名不見經傳,就因為皇帝的恩寵,擔任與九卿平級的科農院院長,若是沒有戰功,朝堂上某些人會不服。
趙凌甚至讓阿青相伴左右,護他周全,可想而知,其是何等重視他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