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大秦位居東勝神洲的中原之地,追溯源頭,乃是黑暗時期的人族起源之地,因此一直被視為人族正統(tǒng)。
而在這片中原之地內(nèi),許是人族香火、氣運旺盛,天地蘊生了不少仙山圣地。
那太乙山就是其中之一,被諸子百家之中,勢力最為龐大的道家所占據(jù),為道教玄門在人間的正統(tǒng)。
但同時,道家也是諸子百家之中,唯一被大秦明晃晃所敵視的道統(tǒng)。
究其緣由,乃是數(shù)百年前的一樁隱秘。
昔年,道家圣人老子,為算計西方教,化胡為佛,引渡截教大弟子多寶道人入主西方,居靈山為萬佛之祖,分化了西方一部分氣運。
而當時,老子引渡之路,便是從函谷關(guān)始,騎牛而行三萬里,紫氣綿延不知多少里,為多寶道人指出了一條西行之路。
這條路本身沒問題,唯獨是當時老子身后紫氣三萬里,所裹函谷關(guān)無數(shù)百姓,足有數(shù)十萬之多,全隨著多寶道人,前往了西方,成為三千佛國之中的僧徒,日夜誦經(jīng)念佛。
也是從那之后,函谷關(guān)家家戶戶,門窗不閉,駐足有望。
唯一的念想,就是希望當時被引渡去西方的家人親朋,有朝一日,能夠歸家。
但可惜……只聞西方佛經(jīng)日日誦,不見函谷萬戶夜悲鳴。
而作為始作俑者,道家圣人老子層次太高,大秦沒有,也不敢去報復。
可在老子飛升離去后,道家傳承就受罪了。
雖然占據(jù)著太乙山這一座仙山福地,但數(shù)百年來,始終不敢下山。
究其緣由,是因為大秦在太乙山下,駐留了三千鐵鷹銳士,防著太乙山上的道家弟子。
而道家為了避免,不太過刺激大秦,以至于血流成河,數(shù)百年來也極少下山。
早年間,扶蘇也是在一位道家真人的帶領(lǐng)下,才到了山上,與道家有所接觸。
“道家……會是太乙山的那幾位道子所為嗎?還是北冥子或赤陽真人出手?”
扶蘇眸光閃爍,隱隱有感,暴蘊之死背后,只怕還藏著更深的目的!
而且,只怕還是劍指咸陽宮!
“贏宣……目的是大秦皇帝嗎?”
扶蘇深吸口氣,望向咸陽城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