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郡,驪山道。
昔年大秦一統九州之后,重新劃分了九州的地域,并且設立了三十六郡,下轄各個郡與城,派遣了郡守和縣丞等官員前去治理。
其中,上郡便是大秦劃分九州之地時設立的三十六郡之一。
在整個大秦皇朝的地圖上,上郡也是最為接近咸陽城的一座郡城,與函谷關一起,被稱為扼守咸陽城通道的兩大關卡。
贏宣這一次出巡,便是從咸陽城離開,沿著河東郡一路到了東海,再從東海經舊齊之地,通過上郡,返回咸陽城。
不過,在臨近上郡的時候,贏宣沒有讓出巡車駕進入上郡城,而是去了上郡城千里之外的秦嶺。
沒錯,這一次出巡,贏宣的最后一站,不是上郡城,而是秦嶺。
……或者說是秦嶺之中的驪山。
……
浩浩蕩蕩的出巡車駕,沿著官道深入秦嶺之中,往驪山的方向行進。
而此時,在帝輦上,贏宣悠閑地坐在榻上,望著面前與他訴說驪山之地情況的蒙毅,若有所思。
“……驪山自古乃是秦嶺最重要的一條支脈,不過由于極為神秘,又是在秦嶺的最深處,所以鮮少有人煙出沒。”
作為大秦中常侍,蒙毅的學識極為淵博,雖然受限于天地桎梏,修為比不上那些高高在上的仙神,但也有著玄仙境的修為,而且道基極為穩固。
此刻,蒙毅正說著驪山的來歷和淵源,緩緩道:“也正如此,雖然驪山聚攏了秦嶺中的山民們,但卻仍然極為貧瘠,我大秦歷代派到驪山的官員,大多堅持不了一個月。”
“不過,也有例外,因為驪山在秦嶺最深處,因而有著得天獨厚的修煉環境,有不少修行者為了苦修,深入驪山,在山中閉關修煉。”
聞言,贏宣點了點頭,心中對于驪山大致有了些許清晰的了解。
此前他對驪山最大的印象,就是始皇帝的帝陵,位于驪山的山中深處。
除此之外,就沒有了。
作為大秦皇朝最長也是最大的一條山脈,秦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大秦最為天然的一道屏障,也是曾經養活了大秦皇朝的‘母親’。
若不是有秦嶺的存在,大秦很難在如此貧瘠的大地上成長起來,聚攏九州氣運,完成人族一統的偉業。
昔年,始皇帝還在世之時,也曾多次與贏宣說起過秦嶺的重要性。
不過,現在贏宣對于秦嶺的認知……多了一條。
修煉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