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太子巡邊回來,三軍齊頌,朝臣擁戴,皇帝深感慰藉,特命太子監國,考察其治國之能。
太子臨朝,勵精圖治,寬厚仁德,備受贊譽。
跟太子毫無交集的時候,陸未吟也以大雍有此儲君為幸。
直到她當上太子妃,見識過太子人后的真面目,才開始質疑,這樣的人,真的能擔起國君重任嗎?
事實證明,不能!
一次偶然,她聽到太子跟幕僚談及一位剛擢升為京官的布政使,得知了一件舊事。
正是在太子開始監國的這個冬天,南方數州遭了雪災。
初時突降大雪,道路封凍,部分貧戶房屋坍塌。
地方按常規奏報,稱“雪深數寸,民有凍餒”。
太子只當南方偶寒,不至大害,便命地方酌情賑濟。
誰料災情持續惡化,大雪連下,江河結冰,炭價暴漲,貧民凍死街頭。更有流民涌入州城,爆發騷亂。
地方急報一封接一封的送到京都,凍殍數字與日俱增。
東宮屬官截留驛報,私呈太子。
此時本該即刻采取措施全力賑災,可太子為了掩蓋自己誤判,篡改奏報,將重災按輕災論處,僅撥銀五萬兩。
大災當前,五萬銀不過是杯水車薪,太子深知填不住這個窟窿,便將賑災銀全部發往災情較輕之地,塑造出災情可控的假象,同時博取民心。
另一邊暗派親信找到當地布政使,強兵堵路,將試圖外逃求生的災民困在原地。
燒毀州縣災冊,滅口縣官,自上而下,逐一清除證據。
陸未吟清楚記得陸奎下朝回來,夸太子賑災及時,稱“凍斃不足千數,且多為乞丐流民”,可重提舊事時,那幕僚說的卻是“幸未損及殿下英明,否則那十萬余凍骨就是下墮黃泉,也要在煉獄里償其罪責。”
十萬余!
太子欺上瞞下,用十萬余性命,保住了自己監國期間政通人和的美名。
好一個‘勵精圖治寬厚仁德’的儲君!
那一刻,陸未吟甚至起過念頭,想著豁出自己弄死他算了。
如此輕賤人命的儲君,待其問鼎九五,天下皆為螻蟻。
可是那時候,可與太子一爭者,只有一個目不視物的軒轅璟。
枉顧人命者自是不配為君,可一個眼盲之君,又能否維持一國安穩?
陸未吟陷入兩難,而且老天也沒給她有所作為的機會,就把索命的陸歡歌送到了她身邊。
今生,因幽州失察,加上遇刺受傷,皇帝沒有交給太子監國重任。
就在陸未吟以為這回只能讓軒轅璟賑災,不能坑太子一把時,皇帝感染風寒喘疾復發,病了。
雖然晚了些,但這監國大任還是到了太子頭上。
這就有意思了。
太子如今正在詢查吏治,夙夜不怠,已有美名傳出,與此同時,玄真參悟到南方將有雪災的傳言也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