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看不見的手
官商!
這是朱元璋對顧正臣行為的定義。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句容縣衙三大院確實是官府主導(dǎo)下的生意,叫官商也錯不到哪里去。
沐英見朱元璋問得漫不經(jīng)心,心頭猛地一緊。
作為朱元璋的干兒子,沐英常年待在朱元璋身旁,知道他的秉性,越是說得漫不經(jīng)心,笑得溫和,就越是不尋常,一個回答不慎,很可能會給顧正臣帶來災(zāi)難。
沐英定了定心神,凝重地說:“工部對句容事夸贊不已,想來顧先生治理句容應(yīng)有過人之處。至于官商富民之路是否行得通,應(yīng)該翻看句容的生意賬冊,看看這生意到底是惠民了還是惠官了,看看百姓是高興了,還是憂愁了。可行與否,還應(yīng)看結(jié)果,只是此時剛剛花開……”
朱元璋深深看了一眼沐英,淡然一笑:“你在擔(dān)心咱過早下定論,摘了他的果子?呵呵,咱只是不喜歡商人罷了。一個當官的去經(jīng)商,這也就是他,換個人,腦袋早掛旗桿上去了。”
王朝不朽,國祚永延!
朱元璋握了握拳,正是這幾個字,說服了自己,給了顧正臣從未有過的縱容!
雖然顧正臣現(xiàn)在做的事,并不是自己喜歡的,也不是自己期望的,可治理國家與地方,豈能因個人好惡而下決斷,一切當以民生民情為準繩。
商人求利,害民。
官商求利,難道就不害民嗎?
朱元璋很好奇,顧正臣這條路到底行不行得通。
沐英暗暗為顧正臣捏了一把汗,他還真是走在冰面之上啊,稍有不慎便可能跌落深湖,不過看陛下的神情,聽其言語,似乎有些矛盾,一面不喜歡顧正臣行官商富民之路,一面又期待這條路能走得通。
排隊緩行,終至柜臺前。
朱元璋走向顧青青的柜臺前,問道:“這白糖生意不錯啊,一斤多少錢?”
“六十六文,童叟無欺。”
顧青青已經(jīng)開始學(xué)會看人了,見沐英在此人身后連連使眼色,知道這是個大人物,興許就是最大的那個。
不過尊卑這一套,對于顧青青沒太多影響。
元末逃難的歲月里禮崩樂壞,明初朝廷還沒完全恢復(fù)禮制,每年都在制禮,雖然已經(jīng)開始影響民間,但對于“鄉(xiāng)野丫頭”的顧青青而言并沒太大影響,只將沐英、朱標等作哥哥一類,將胡大山、朱元璋當作叔叔一類。
朱元璋微微點頭:“那這一日可賣出多少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