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深吸了一口氣,聲音雖然虛弱卻堅定地說道:“立太子的詔書和傳位詔書,朕早就已經寫好,放在了乾清宮的匾額后面,一份放在了乾清宮的匾額后面,另外一份就放在朕這龍床之下,母后可同百官一起拿出詔書——”
皇上說到這里,深深地喘息著,仿佛耗盡了無數的力氣,“那些亂臣賊子……就煩勞母后和皇兒了……”
皇上說著,仿佛再也無力說著什么,喘息著,卻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太后連忙囑咐太醫救治,之后同皇后一起去拿出了龍床之下的詔書,并立刻召集百官要拿出牌匾之后的詔書。
楚親王跟楚天佑接到了傳召之后立刻趕赴宮中,云夢初的心揪了起來,心中不停的祈禱時局早點太平。
百官很快就到齊了,太后跟皇后讓人當著百官的面拿出了皇上放在乾清宮牌匾之后的詔書,讓人把兩份詔書先后念了出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自古帝王繼天立極,撫御還區,必建立元儲,懋隆國本,以綿宗社無僵之休,朕緒應鴻續,夙夜兢兢,仰為祖宗謨烈昭缶,付托至重,承祧行慶,端在元良。嫡子震宇,天意所屬,茲恪遵初詔,載稽典禮,俯順輿情,謹告天地,宗廟,社稷,授以冊寶,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繁四海之心。朕疾患固久,思一日萬機不可久曠,茲命皇太子持璽升乾清宮,分理庶政。撫軍監國。百司所奏之事,皆啟皇太子決之。
大皇子宇王,終于被立為太子了。
百官見有皇上的詔書,紛紛對太子行禮。現在皇上病重,太子明顯很快就要登基,有眼色的。都在表忠心呢。
于是禮部忙著準備太子登基的大典,不過有鑒于皇上的身體狀況,太子登基大典只能從簡,再加上皇上的病,南邊傳來的消息,這一切的一切,都讓剛剛成為太子的大皇子。焦頭爛額。
因為要幫太子,也就是大皇子打理國事,南邊的事情,楚天佑決定派人去做。
南邊的情況并不樂觀,因為之前沒有準備的關系。被高丞相攻下了好幾座城池,現在已經快到秦嶺淮河一帶,還好這里有天塹,勉強可以阻攔一些時日,只是從別處調兵遣將,都是需要時間的。
不過,云夢初說的計策真的奏效,南邊那里的官員,未必都是一心向著高丞相的。有人是屈服于高丞相的武力威脅,也有人直接頑固不化的寧死不從,這些都造成了許多百姓流離失所,北邊果然涌進了大量的難民。
雖然北邊也未必太平,但是總的來說比南邊強多了,云夢初拿出了她這些年屯的一些糧食。讓楚天佑在各地的商號以及如玉樓的分店來施粥,一是為了廣結善緣,二也算是穩定一下在北方的民心,讓他們幫著共同抗擊敵人,這么做,還真的有效,有飯吃有衣穿,百姓都不想再跑了,有些膽大的年輕男子,就留在了當地參軍幫忙收住城池。
沒多久,大皇子就公開了這些年高丞相以及高家這些年來貪污圈地的證據,以及許多曾經有過強搶民女的事情和為非作歹,縱容親戚行兇的惡行。
其實坦白來說,對于百姓,皇上怎么樣,皇上被誰下的毒,他們聽一聽,能激憤一下,但是終究不能勾起他們心底的怒火,但是這欺壓百姓,貪污錢糧,實際損害百姓利益的事情,是最能勾起他們心弦的,太子說的有理有據,不容他們不信,百姓心中都在想,如果讓高丞相這樣的人當了官,他們能有好日子過么……
于是百姓從心中開始反對起高丞相,這民心,不就是來了么。
太子見狀,下了數道旨意來穩固民心,名正言順的軟禁了所有還留在京師的高家之人。
而鄧坤大將軍決定領兵跟高家的人打了起來。
說起來,高家的人還真的曾經狠狠地的罪過鄧坤。
鄧坤從小是在農村長大,有個青梅竹馬的妻子,雖說生在鄉野之間,但是人比花兒俏,引起了高家某個人的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