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五,怎么磨磨蹭蹭的?快些,老娘還要趕回來準備夜飯呢!”
喬老太已經跨出院子,站在柵欄外催促。
“噯……來了!”
喬滿囤這才扶穩喬巧,三步并作兩步,跟上喬老太。
一路上,不時噓寒問暖,問有沒有顛著喬巧,是不是步伐幅度邁過大……喬老太簡直沒眼看。
不過,小兒子能如此體貼照顧自家姐姐,她還是挺欣慰的。
她現在最怕的就是閨女被夫家拋棄想不開。家里人多給點情感安慰,好歹……可以讓閨女多撐一會吧?
老余叔家很好找。
村里最大、最整潔、唯二的那座青磚瓦房就是。隔壁同樣的青磚瓦房,是余里正家。
所以這個村叫余家村,喬家人實則是外來戶,多年前老祖宗逃荒遷來的。
處處跟喬老太作對的劉老太,同樣是外來戶。
自恃來得比喬家早,比喬家有根基,比喬家兒子多,總想著占占喬家的便宜。
喬家老兩口火氣爆,能是個讓人隨意拿捏的主?從年輕時兩家人就干架干得不可開交,老了老了,干不動才略微消停。
目前停留在喬老太和劉老太口舌相爭的階段。
喬老太熟門熟路找到老余叔家。原因其二就是她以前經常去余里正家告狀啊,捎帶把老余叔家也混熟了。
老余叔家小兒媳坐在院子里的一條小板凳上,對幾大背簍的蕁麻草挑挑揀揀,順帶盯著在棗樹下玩耍的幾個孩子。
喬家母子三人走過去,喬老太笑瞇瞇隔著柵欄和她打招呼。
“蘭子,在忙啊?你家公在嗎?”
老余叔的小兒媳全名紀蘭蘭。很湊巧,就是喬巧前夫家那個村嫁過來的。
當年喬巧進丁家門,可謂轟動全村,畢竟丁家稱得上世代書香。
雖然后來沒落了,丁博文作為物以稀為貴的讀書人,仍然能被大家高看一眼。
是以,丁家早上將殘疾的兒媳婦掃地出門,晚上幾個鄰村都聽說了這特大新聞。
紀蘭蘭作為現場目擊喬巧被丁家送回娘家一幕的吃瓜群眾,自然更清楚。
聽到聲音抬起頭,看向喬滿囤背上的人,眼神有一丁點復雜。
當初村里一幫小姐妹,包括她,個個肖想嫁給丁博文。沒想到,丁博文只中意余家村的喬巧。
喬巧的容貌,她自是服氣的。
可那又怎么樣?
農家人,重要的不是那一張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