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好戶籍地契,喬巧退到一邊,接下來是辦理喬老爹和藺清瑩的。
藺清瑩的簡單,多給錢就行。喬巧看她拿了一張百兩的銀票交給張主薄,張主薄就聲也不吭地全部幫她辦理了。
藺清瑩說什么,是什么。還給她在戶貼上的籍貫,注明是泰源縣余家村,父母早逝一孤兒。
成吧,這有錢,比她喬家一外來戶還變得正宗。
輪著喬老爹時有點麻煩。
因為考慮土地價格大漲,喬老爹不打算要原來的老宅基地了。
另外良田一畝需十五到三十,糾結(jié)半響,他也沒要劉家全部的良田,只買了其中五畝。
最后,張主薄撥弄算盤一計算:劉家宅基地占地三畝,外加良田五畝,返還公家老宅基地,補差價是一百三十五兩。
喬老爹把身上銀子掏空了,又出去找兒子兒媳湊了湊,才把錢給夠。拿著嶄新發(fā)霉的地契田契,喬老爹內(nèi)心喜憂參半,無比復(fù)雜。
喜的是家里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升高了;憂的是現(xiàn)在物價這么離譜,世道這么不太平,不知以后還會有什么變化?
辭謝張主薄和余志業(yè)出來,站在衙門外,感覺錢用多了的喬老爹已經(jīng)不太想購物,要打道回府。
架不住其他人購物欲狂熱呀,而且說好了買牛車!
于是商量爭論一番,大家決定兵分幾路,各買各的,各逛各的,黃昏前在這里匯合。
喬老爹帶著老大去牛市;田三翠帶著兩個兒子去逛街;喬滿囤護送藺清瑩去錢莊;喬巧牽著兩個閨女,直奔醫(yī)館。
被水淹過的泰源縣城,格外蕭條。喬巧沿途問人,找了好幾家醫(yī)館,才找到家開業(yè)的。
走進去,只有一位年輕大夫在坐診。抓藥的,是一個藥童。
喬巧有點懷疑年輕大夫行不行?可沒得選,只好讓兩個閨女站到大夫跟前去。
大夫問明來意,給丁樂丁盼仔細檢查了一番,告訴喬巧:“這位大嫂,你家小閨女脈浮而緊,風(fēng)寒未去,需要再吃兩劑藥調(diào)理。”
“此外,你家大閨女面色蒼白,心血虛弱,同樣需要開兩劑藥調(diào)理。”
喬巧一聽,覺得這年輕大夫有兩把刷子,連丁盼之前的風(fēng)寒也診斷出來了。連忙說:“大夫,那就請你給我兩個閨女開個方子。”
年輕大夫沒有急著開藥方子,而是瞅了瞅她:“這位大嫂,我觀你氣色不佳,不如坐下來,讓我也為你把一把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