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將領不再多問,把手中路引和戶籍遞給手下,讓其還給喬巧。喬巧欠身道謝時,年輕將領看著她,忍不住說了一句。
“離開此城向東,四皇子便庇蔭不到自己子民。希望你們不會后悔這趟探親訪友之旅!”
目送年輕將領領著一隊人馬馳騁遠去,賀伯心有余悸地走過來:“四娘子,還好這位將軍講道理!”
確實挺講道理的,可能也是因為年輕的緣故。但他再多問幾句,非得搞清楚京城喬巧有哪位親,哪位友,她就只能瞎編了。
摸摸額頭涔出的細汗,微微嘆了口氣。
歸根結底,還是云府失勢,現在不能見光了。所以,她去京城,確實是冒著相當大風險的。
從草叢里撿回帽子,挽好發髻,戴在頭上,理了理衣著,兩人朝碼頭慢慢去。就怕走快了,又在碼頭碰到那位年輕將領。
“賀伯,你覺得那人會是中通城的守將嗎?”
路上喬巧好奇發問。
賀伯搖頭:“中通城守將,聽說是一位五旬參將。”
“那……他可能是中通城守將的兒子?”
喬巧猜測。
賀伯再次搖頭:“不太像。此人一身裝束,胯下駿馬,軍中職位,應該不低。”
猜不出就不猜了,反正對方是誰,與他們小老百姓無關。
來到碼頭,沒有見到那隊官兵,倒是看見一條偌大官船,正緩緩駛離碼頭。
兩人登上一條前往平陽縣的小渡船,懷抱行李坐在鬧鬧嚷嚷的旅客中間,前往下一站。
船上除了她,不見別的女人,都是男人。
因為這條船目的地,是另一個皇子的轄地,另一個“王朝”。
據說三皇子政嚴民亂,窮兵黷武,也不知道等待他們的會是什么?
開弓沒有回頭箭,喬巧握緊拳頭。再困難,她也要一往無前。
水路走的確很快,小渡船一路放飛,把乘客送到平陽縣的碼頭。在這里將人放下后,就接了另一批回程乘客,滿載而歸。
喬巧和賀伯隨著人流,在碼頭上排隊,等待審查過關卡。
這里的守軍,不再是屬于四皇子的兵將,而是三皇子的兵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