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長孫澤的騎兵隊一路進城,鐵蹄碾踏寬敞干凈的街道。兩邊店鋪鱗次櫛比,各種招牌旗幟懸掛,車水馬龍,人聲嘈雜。
給人一種太平盛世的錯覺。
不過其他人表現平淡。比這更大的城鎮他們也見過,何況這桓平城呢?
長孫澤讓喬巧等人自己去府衙報道。
為了舉辦好這屆武舉鄉試,桓平知府早一個月前便開始整備場地。安排指定的酒樓客棧,接待從四面八方趕來的考生。
謝過長孫澤,還了拉車的軍馬,喬巧姐弟和高淮三人去府衙,云以墨則帶領其他人,先到客棧外等候。
負責報道處的通判推官,早就聽說泰源縣出了女武秀才的事。喬巧遞上縣令項則給的文書,幾個人頭碰頭低聲商議了許久,不時打量喬巧。
最后,由一個年齡最大的老者站出來問喬巧。
“喬氏,你是以女子之身,考取武秀才的第一人。本官問你,你是選擇正式的鄉試流程參加考試;還是參加鄉試之前的女子預選賽?”
“兩者有什么區別?”
喬巧忽略一些人意味不明的眼光問。
“前者自然是作為武秀才參加鄉試,考取武舉人。如果過不了鄉試,只能打道回府!”
老者抱著難得的耐煩心回答她。
“至于女子選拔賽,因為參賽的人實在不多,所以在鄉試之前舉行。無論是否考核過關,都有獎勵。前十名,可以去懷安城參加最后的會試和殿試。”
就差沒明說是福利賽加表演賽了。
喬巧點頭,表示理解了。向老者抱拳一揖:“多謝大人說明。小民選擇正式的鄉試,參加科考!”
這當兒退縮,連她自己都瞧不起自己。
她可是拼了命,才讓縣太爺改變主意,授予她“武秀才”的稱號!
“喬氏,你確定?”
老者略有驚奇,提高聲音。
“是,我確定!”
喬巧斬釘截鐵。
老者不再說什么,回頭對幾名同仁道:“記:泰源縣余家村人氏,女,喬巧,年23,編號138,參加鄉試。”
等同仁記錄完畢,遞給喬巧一塊木牌子,上面寫著編號,考生樣貌籍貫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