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滿倉早年躲過兵役,只服了徭役,就多虧了田家資助。
所以田三翠有再多小毛病,喬滿倉能忍能讓均兜著。誰叫這是他自己的選擇呢?
喬老太心里琢磨一下,因四丫頭這事,村里人鬧掰好幾家,到時修房,肯定來不了多少幫忙的。如果媳婦娘家能助力,倒是相當不錯。
當即坐直身子:“這樣也好。明早吃完飯,老大就陪你媳婦兒回趟娘家吧。順便把盛哥兒洛哥兒帶去,他們外爺外奶說不定想外孫了。”
“真的嗎娘?”
田三翠又驚又喜。
成親后家務繁重,帶兩個孩子,婆婆又厲害,一年到頭的忙碌還挨罵,她難有機會回家一次。
沒想到今兒婆婆不但準她回娘家,還讓她把男人孩子都帶回去。明面上是為了修房找人手,可到底算開了恩。
一時間田三翠吃餅更香了,看著身邊的喬巧,竟然覺得特別親切。
“老大帶回來的肉,割一斤帶給你爹娘;雞蛋裝十個;老五捉回來的魚,也拿兩條去。”
求人要有個求人的態度,喬老太面上不顯,心里肉疼這些東西。想了想怎么說那都是親家,不能太算計,再補充一句:
“只要你娘家人肯來幫忙,工錢比照外面的,壯勞力算每人五文一天,女人三文一天。”
其實村民們互幫互助,修房打地基什么的,喊一聲人就來了。不談工錢,包頓飯準備好茶水就行,工具都是自帶。
喬老太這是考慮自家屬于外來戶,余家村村民不一定樂意幫忙,所以多少要給工錢。
既然村里人都給了,再沒有讓親家大老遠來白干活的。干脆一視同仁,省得被誰說閑話。
以前是喬家太窮,若有個三瓜兩棗的,誰不想做得面上光。
田三翠高興得飯都顧不上吃了:“噯,娘,我知道了!回去說,我哥哥弟弟嫂子,一準來幫忙!”
這簡直算婆婆破天荒賞她面子了。
明兒帶這么多東西回娘家,還有穩當掙工錢的差事交給娘家,嫁進喬家十多年,她終能揚眉吐氣一回。
兩個嫂嫂一個弟媳,總不能再嘲諷她回娘家是吃里扒外了吧!
“四丫頭,你識字,到時你來幫爹娘記賬,算工錢。”
喬老太轉向喬巧:“老五給你打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