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工匠們忙碌起來,方旭朝宋禮拱手。
“大人,下個月初我便要和成陽侯奔赴安南,到時還需工部多趕制些戰甲兵器。”
“放心!”宋禮拍著胸脯。
“有這新爐子,原先一個月的活計,如今半個月就能完工!”
他抹了把額頭的汗,語氣里滿是輕松。
“你是不知道,工部這些日子快被催瘋了,北邊大同要軍械,下西洋的船隊要鐵器,如今又添了安南戰事,樁樁件件都等著用鋼和鐵。
先前工部一年鋼產量不過十多萬斤,真是捉襟見肘,若不是你這法子,我怕是熬到年底也趕不出半數!”
方旭點頭應著,心里清楚。
永樂年間工部年鐵產量雖有八百多萬斤,可鋼因技術所限,年產量不過十多萬斤。
這新熔爐若能鋪開,往后無論是守邊疆、下西洋,還是征安南,總算有了底氣。
方旭望著院中熱火朝天的景象,又看看方旭笑道。
“待安南事成,我定要為你向陛下請功!”
宋禮笑著回禮。
“這應該的駙馬你的功勞啊,有了這好法子,往后工部再也不用為鋼鐵發愁了。”
方旭回到府中,徑直就走進書房。
案上攤著那本《明史》,指尖劃過書頁,停在之前標注過的安南地界。
他記得書上明明白白寫著,安南氣候濕熱,蛇蟲鼠蟻橫行,瘴氣彌漫如霧,稍有不慎便會疫病叢生。
歷史上明軍征安南時,其實半數都是死在了疫病身上,這也是為何一個偌大的大明朝,為何一個小國安南都拿不下的原因。
他取過宣紙,提筆寫下預防要點。
首列瘧疾二字,旁注寫著采青蒿嫩葉曬干,發病前煎水飲之,可緩瘴瘧之癥。
又寫飲水必沸,禁生冷水……等等等。
一條條寫完,方旭這才松了口氣。
接下來的一個月,方旭幾乎泡在了書房與工部之間。
白日去工部看新熔爐趕制軍械,夜里便埋首于安南的輿圖與史料中,將近年的部族沖突,地形險隘,標注在紙上。
他知道此行兇險,多一分準備,便多一分勝算。
永樂二年二月初一
南京城外的校場上,此刻一萬精兵甲胄,成陽侯朱能一身戎裝立于陣前,正清點軍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