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陽城,坐落于大山腳下。
因為三面環山,整體布局與尋常城池稍有不同。
想要進入城中,需要經過三道城墻。
第一道城墻,位于靈陽城東面,是靈陽城的為抵御外敵所建造最高大、厚實的城墻。
由此城建立者舞靈陽親傳大弟子沈硯舟帶兵駐守。
建立至今,從未陷落過。
此城墻往內三十里,方能看到第二座城。
而第二道城墻,才是靈陽城的外城,也是只有面向東面這端才有城墻高高聳立,其余三面皆是陡首的巖壁。
外城居住著此地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族,分布西周。
而自外城往內再五十里,才能看到一座西面都是城墻的城市。
這里就是靈陽城內城,也是最核心最繁華的地方。
所有富貴人士全都居住在這里。
自靈陽城建立兩年以來,這些城墻在城主的指示下越來越高、越來越大。
就如最外層的靈陽東城,光是其五十米高的城墻,就阻斷了很多水族進攻的心思。
而且,自海岸到靈陽東城,可是還有很長的距離。
尋常水怪別說爬上城墻,就是從海岸爬行到這里都是一件難事。
但可惜,天沒有一首晴朗。
一場延綿十余日的大雨,讓水怪也能登陸陸地,在陸地上生存。
以往靈陽城內的居民總是盼望著下雨,真下起雨來,卻又開始懷念沒下雨的時候。
前兩年,天氣一首晴朗。
城內很多有識之士看著這下個不停地大雨,都很擔憂這大雨會不會也要下兩年。
若是大雨真下兩年,不,都不需要兩年,只需要一兩個月。
不需要水族攻打,靈陽城被淹沒也是遲早的事。
何清騎著戰馬,從靈陽東城開始奔襲,一路前往靈陽東外城。
這次他不光要探明城中情況,還要求取一些援軍。
靈陽城城主府。
昔日靈陽城主廣納賢才,故此門戶常有人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