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知道,這個地方沒有商販往來,沒有交易可做,因為擔心李奕在船上會覺得無聊,所以就吩咐水手們在這里靠岸停船,三人約好一起去探索。
敖鸞笑道:“你何不帶上些貨物?萬一碰到交易的機會,也說不定呢。”
小秋沉吟著:“淑士國歷來買賣就少,我帶什么貨物去呢?”
敖鸞緩緩道:“如果按照‘淑士’這兩個字來解釋,這個地方應該有讀書人。如果要帶貨物,筆墨之類的最合適,而且攜帶方便。”
小秋點頭同意,拿了一個包袱。
三人跳上小船,水手們用槳劃到岸邊,一起上了岸,穿過梅林,只覺得一股酸味直刺鼻端,三人只能捂著鼻子前行。
敖鸞笑道:“我聽說,海外有這樣的傳說:淑士國四季都有腌菜,八個節氣都有梅花盛開。腌菜有多少,雖然不得而知,但從這些梅樹來看,果然不假。”
穿過梅林,到處是菜園,那些農民,都穿著儒生的打扮。
走了很久,離城門不遠了,只見城門的石壁上刻著一副金字對聯,字有斗大,遠遠望去,金光閃閃。
對聯寫的是:“欲高門第須為善,要好兒孫必讀書。”
敖鸞微微一笑:“根據這副對聯來看,上聯隱含著‘淑’的意思,下聯隱含著‘士’的意思。這兩句話,是淑士國極好的招牌,難怪會刻在城墻上。”
李奕笑道:“這個地方的國王,據古人傳說,是顓頊的后代。看這里的景象,很有文化底蘊,與白民國截然不同。”
他們來到關前,只見許多士兵圍了上來,詢問他們的來歷,然后在他們身上仔細搜查了一遍,才放他們進去。
小秋惱聲道:“關上的這些士兵,竟然把我們當作賊人,仔細盤查。可惜不能隨便用法術,否則我直接跳進城里,看他們能拿我怎么樣!”
三人來到大街上,只見這里的人們,都是頭戴儒巾,身穿青色或藍色的長衫。
即便是做買賣的商販,也都是一副儒雅的打扮,舉止文雅,絲毫不見商人的粗俗氣息。
他們售賣的物品,除了日常所需之外,大多是青梅、腌菜這類小吃,其余的不過是紙墨筆硯、眼鏡手杖,還有書店和酒館之類。
李奕笑道:“這個地方的老百姓,不管窮富,都打扮得像儒生,真是很特別。好在這里的語言容易理解,我們何不去問問當地的風俗習慣呢?”
于是,三人穿過熱鬧的市集,沿途只聽見家家戶戶,不斷傳來朗朗的讀書聲。
每家的門頭上,都掛著金色的匾額。
有的寫著“賢良方正”,有的寫著“孝悌力田”,還有的寫著“聰明正直”、“德行耆儒”、“通經孝廉”、“好善不倦”之類。
另外,還有一些兩個字的匾額,比如“休仁”、“好義”、“循禮”、“篤信”之類,各種各樣,數不勝數。
在這些匾額上,都刻有姓名和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