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彌之亂后,馬價暴漲。這兩天又有人過來談買馬,陸陸續續敲定了七八百匹,大約能進賬二三十萬斛糧食。考慮到禹山塢、潘園遭受賊人禍害,金谷園、邵園也受到了程度較輕的影響,以及去年年底擴軍后的開支,這些糧食也就只夠填補損耗罷了。
去掉這部分馬,以及老病而死、戰爭損耗的數量,廣成澤牧場內野放的馬匹數量將下降到五千匹左右。
馬這玩意,純粹就是一件消耗品。
戰場之上,萬箭齊發。
沖殺之時,刀槍林立。
無論怎么選時機,都不可避免戰馬的損耗。
急行軍之時,還有可能損耗騎乘用馬和馱馬。
遇到危險路段,馬失前蹄,挽馬也會大量損失。
沒有造血功能,數量必然會逐漸下降。
可喜的是,經過多方搜羅,母馬的數量已突破一百。
廣成苑內,也有了數十匹小馬駒,都是這兩年陸陸續續生下的。
呃,它們與從鮮卑人那里繳獲的“太監馬”不同,是可以不斷繁衍,慢慢擴大種群數量的。
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等將來數量多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嘗試搞馬政了。
一定不能允許馬兒自由交配。
體型、速度、脾氣、力量、耐力、耐病等基因要慢慢提純,馬的功能也要慢慢區分。
沖陣的馬強調沖擊力和速度。
奔襲的馬強調耐力。
拉車的馬強調力量和耐粗飼。
代步的馬——呃,沒啥要求,平庸的就行。
總之,這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
區分用途、科學育種,才是穿越者應該提倡的,也是馬匹培育的正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