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決定是否要去玩一款游戲會有那些標準呢?
市場宣傳,開發商口碑,自己口味,傳播熱度,媒體輿論這些都是重要的參考,還有游戲評測報告,可能來自普通玩家,也可能是商業媒體。
娛樂行業里,只要市場大了,用戶多了,他們開始有從一大堆產品中尋找優秀作品的需求,因為每年涌現出那么多音樂電影和游戲,我們時間又有限,每一個都要自己去尋找相關資料判斷,那真的是太麻煩了,于是產生了看評測的需求,各種評論人也慢慢出現了。
這些樂評人,影評人,游戲評測人們從最開始只是單純地表達自己的讀后、聽后、觀后、玩后感,到現在成為一個市場中不可或缺的成熟一環,其實其到的是為用戶指路這樣一個作用。
這和掏寶的那些評價是一樣的功能,在這個生人社會尋路的路標。
那些優秀的民間或者公司的評測人,成了玩家大眾們的意見領袖,他們的意見,給出的評價很多時候是玩家們的重要參考標準,甚至直接決定好些人會不會去玩。
對游戲,對游戲公司,他們都很重要,尤其是對單機游戲來說,因為要面對是否花錢的抉擇。
假如有一款苦心研發數載,宣傳也到位的游戲上市,玩家們一搜,一看,幾家媒體,大多數高端玩家給出了不及格的評價甚至逮住游戲中的缺點不放,放大來批判一番,很多人估計也就打消了購買的念頭了吧。
《求生》雖然免費,很多玩家也玩了,同樣也在等著各篇更深入評論的出爐。
雖然現在很多玩家也在論壇抒發了自己的游戲體驗,但這種類型的游戲對玩家們的沖擊是難言的,他們為生存奮斗,為超越好友拼搏,一次又一次地走出防空洞,步入到空無一人充滿危機的鋼鐵森林里,但很難準確地表達出來,這款游戲為什么如此讓人沉迷。
它到底好玩在什么地方呢?為什么會這么火?他們在等著那些高端玩家和專業媒體來告訴他們。
國內的媒體們也同樣在思考著這個問題,《求生》這幾天在游戲圈和社交網絡引發的風暴顯而易見,這種躥火的速度前所未聞,而這并不是一款傳統意義上的單機大作,技術上和那些國外廠商的3a作品相差甚遠,看起來就算國內應該也有不少公司能完成。
但它就是這么火,雖然肯定《永恒之戰》的聯動在這里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pasca和青魚網絡的名頭也是原因,但游戲本身呢,應該是一種叫做“沙盒類”的游戲類型,這個術語直到2000年以后才確立。
在他們還在冥思苦想無法下筆的時候,讓人始料未及的是,來自地球另一端的媒體ign卻更早發出了聲音。
并不是官方的評測,青魚網絡并沒有送評,北美市場也還沒有開拓,而是在他們游戲評測編輯羅伊·瓊斯(roy·jones)自行在其推特帳號上發布了一篇關于《求生》的評測報告,完全是非商業行為。
本身fg平臺就沒有區域限制,全世界玩家都可以連接,甚至在之前玩家們在《永恒之戰》中也偶爾會碰到幾個說著不同語言的玩家,不一定是英文。當然因為服務器在中國,哪怕再怎么加速,物理延遲都會擺在那里,但總歸還是能用,甚至如果他們有中國的銀行卡或者掃付寶賬戶的話,也能充值開箱,或者像現在這樣購買游戲,喜加一。
因為涉獵游戲豐富,評論一針見血極有見地,瓊斯本身就是ign編輯中人氣比較高的一位,而且他本身也一直會發一些亂七八糟,來自全球各個地方的游戲,有些很冷門的你都不知道他是怎么找到。
現在他的推特帳號共有兩萬多名追隨者,而瓊斯的文章也迅速被大量轉發,傳播開去。
這是在之前四月份gaspot報道了“青魚杯”和中國一款叫做《永恒之戰》的游戲玩家數量飛速增長之后,西方主流游戲媒體可能會改變你們的一些印象?!?/p>
“我之前又在玩這家公司的另一款游戲《永恒之戰》,簡稱是‘one’,這很酷,游戲也很好,讓我癡迷,但是大家都知道的,我并不做網絡游戲評測。直到兩天前他們的游戲平臺上線,一個……類似于stee的數字游戲發行平臺,還有一個和one聯動的活動,然后把我帶到了《求生》(tosurvival)的世界里,“求生”是這款游戲的名字,不過這并不是官方的英文名,這款游戲并沒有在中國之外的地方‘真正’地發行?!?/p>
……
“大家知道,我尤其喜歡那種美術風格強烈的游戲,無論是什么題材,而這款《求生》,在進入游戲的第一眼我就被他深深地吸引住了,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這是2d游戲里面,對那種后啟示錄時代末日氛圍渲染得最好的。是的,這是一款廢土流游戲,來自中國。”
“我們為什么喜歡廢土流?這根源于我們對于死亡的恐懼,對未來對文明終點的想象。隨著知識體系和工業技術越來越強大,我們維系文明社會的基礎也越加復雜,精細和脆弱,一旦某一個環節土崩瓦解,隨之而來的就是可怕的大衰退,就像艾薩克·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