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明月親自上手,刮刀蘸著粘稠水泥漿,小心覆蓋在碑角唾沫血痕上,手腕靈巧地一抹、一壓、一刮。
行云流水,如同修復(fù)瓷器。
幾個呼吸,痕跡消失,碑角恢復(fù)光滑平整,只顏色略新。
“老酋長,牙回頭鑲金的。碑角,補好了。”杜明月聲音清脆。
骨咄祿看看手里半顆牙,看看光潔如新的水泥碑角,看看周圍憋笑的眾人,老臉由紅轉(zhuǎn)紫,由紫轉(zhuǎn)黑,最后撓撓頭,自己也嘿嘿傻笑起來。
這神物,補得真快!服了!
意外插曲讓氣氛更融洽。
盟誓莊嚴(yán)與這接地氣的喜劇交織,讓各部首領(lǐng)對李恪敬畏中多了一絲親近。
宴會氣氛正酣,推杯換盞之際。
一名親兵快步走到李恪身邊,低聲稟報:“殿下,營門外來了一隊人,自稱呼羅珊總督使者,求見,說有重禮獻上。”
呼羅珊總督?大食使者?在這會盟時刻?
李恪眼神微凝,放下酒杯。
喧鬧的宴會瞬間安靜幾分,眾人目光聚焦。
“帶過來。”李恪聲音平靜。
很快,幾名華服波斯長袍、裹頭巾的大食使者被帶到場中。
為首一人高瘦,深目高鼻,臉上謙卑笑容,右手撫胸,向李恪深深一躬。
“尊貴的大唐安西大都護閣下,”使者流利唐語說道,“奉偉大的呼羅珊總督之命,向您致敬。總督大人聽聞大都護精于營造,尤善‘水泥’神物。特命我等獻上薄禮,以示友好通商之意。”
他雙手捧上一個精美檀木盒。
所有目光集中盒子上。
李恪示意親兵接過,打開。
盒中無金銀,只有一卷上好羊皮紙書寫的卷軸。
使者笑容不變,清晰解釋:“此乃我大食匠人偶然所得,名曰‘自潰水泥’秘方。其性堅韌不亞于大都護之物,然有一妙——遇水浸泡,則自行崩解潰散。總督大人言,此物用于水工、修補船只縫隙,尤妙,潰散后可輕易剔除,不留痕跡。愿以此方,換安西棉布、茶葉商路暢通。”
遇水即潰?自潰水泥?
李恪目光落在那卷羊皮紙上,緩緩抬起,看向使者謙卑笑容下深不見底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