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喜歡,看你方便。」這倒不是敷衍,他真誠覺得無論哪種口味,夏知書肯定都能給他驚喜的。
──那我問問盼盼吧。三號你要來前兩個小時跟我說,我把材料放下去燉,這樣你來就可以喝到剛燉好的雞湯了。
潘寧世回了一個可愛的「遵命」表情,心情好到幾乎要飛起來般,早就忘記剛剛跟潘靄明討論倉鼠只能活兩三年的沉重故事了。
※※※
盧淵然總算確定了,有個男人在跟蹤潘寧世。
那是個身材瘦削,皮膚白得不健康的男人。他大約有一百八,在亞洲人里也算是挺傲人的身高,總是一身黑色高領(lǐng)上衣,搭配著黑色牛仔褲,腳上是深色切爾西靴,搭配得很簡約精緻。
一開始盧淵然以為自己多想了,畢竟那個男人也沒做出什么奇怪的舉動,只是連續(xù)幾天他都在辦公室樓下的咖啡廳,看到過那個男人。
每天都是一樣的衣著這點很引人注意,穿著打扮也不像臺灣人,起碼很少臺灣人會在這種沒有寒流的天氣穿高領(lǐng)。
除了一雙手跟一張臉,男人全身上下沒有在露出更多肌膚。
他的頭發(fā)略長,在后頸綁了一個小馬尾,前面的瀏海略略遮擋住他的眼睛,氣質(zhì)因此顯得很陰鬱。男人總是安靜地坐在靠窗的角落,那個角度可以看到潘寧世公司所在的辦公大樓大門,儘管隔著一條大馬路,但進(jìn)進(jìn)出出的人也仍然可以看得很清楚。
盧淵然會發(fā)現(xiàn)那個人在跟蹤潘寧世,完全是巧合。
他一個前密友手誤傳錯了一張照片給他,說是先前特別去日本參加的作者簽名會,很幸運抽中了合照機(jī)會,開心地與作者拍了照后特別要炫耀給新男友看的。
那個前密友是個日推狂熱粉絲,對日本推理作家如數(shù)家珍,但凡時間上安排得了,就會想辦法去參加作家的公開活動。要說這人最愛的作家,很巧的又是老熟人──藤林月見。
是的,那張照片就是與藤林月見的合照。正因為藤林是個極為低調(diào)的作者,那張合照才會這么有價值。
這個連續(xù)幾天都在咖啡廳相同位置的男人,與藤林月見長得一模一樣。
盧淵然是看過藤林月見最新那本書的,也參與過讀者之間的討論小團(tuán)體,大家都在說里面的竹間卯是藤林月見的化身,而蟬衣應(yīng)該就是很久很久之前,讀者間曾流傳過的,那個藤林月見的初戀。
其實誰也沒見過傳說中的初戀,甚至藤林月見都沒有公開承認(rèn)過這個傳言,但也因沒闢過謠,多數(shù)老讀者都默認(rèn)有這樣一個人存在。
這本書說的應(yīng)該就是藤林月見和初戀之間的故事吧?盧淵然對這個論調(diào)持不認(rèn)同也不排斥的態(tài)度,就他來看,竹間卯的愛情故事太過理想化,那是一種偏激的理想化,脆弱又岌岌可危,他是看不出什么甜美夢幻。
因此可以推斷,如果竹間卯等于藤林月見,那寫的也不是什么初戀的故事,而是他暗戀的幻想故事。
當(dāng)然,無論讀者社群里討論得有多熱烈,藤林月見一如以往不承認(rèn)也不否認(rèn),他好像根本沒把讀者們的討論當(dāng)一回事。
記得潘寧世說過,國際書展有邀請?zhí)倭衷乱?,要舉辦簽書會。藤林月見同意了,還說會自己處理交通跟食宿問題。
「藤林老師真是太體貼了。」潘寧世還這樣跟盧淵然感嘆過。
盧淵然輕輕哼笑了聲,他坐在離藤林月見不遠(yuǎn)的一張單人座位上,開始了他第二天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