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這句直白的話,讓朱元璋差點笑岔氣。
這話說得太實在了。
確實如此,此人既非為了留名青史,也無意于成為眾星捧月的人物,追求虛名對他來說毫無意義。
最要緊的是,胡惟庸絕不僅僅是說說而已。
他不僅說了,更是身體力行地去做了。
眼前的這份考卷,就是最有力的證據!
他對所謂的聲名榮辱根本毫不在意。
要知道,將來這些學生步入朝廷后,恐怕對胡惟庸不會有多少好感。
想到這里,朱元璋內心難得泛起一陣暖意。
好啊!
這才是我朱家的好臣子!
默默付出,埋頭苦干。
若不是今日召他前來詢問,此事我竟全然不知。
即便如此,胡惟庸依然盡心盡力地完成了任務!
嘖嘖,這樣的臣子怎能虧待?總得有所獎賞才對。
不然日后誰還會替我們賣命?
只是……胡惟庸這個人,該賞些什么呢?
官職?爵位?金銀?田產??器物?
這事還真讓人頭疼。
……
歷朝歷代,封賞之事總是令十分棘手。
賞得太重,擔心功高震主,還可能引發朝局動蕩。
可要是賞得太輕,則會讓人心存不滿,將來難免再生事端。
因此,面對胡惟庸的功勞,朱元璋實在難以抉擇。
別看他如今不過是個五品翰林學士,誰又能將他當作尋常官員看待?
升官?
官位本就稀缺,哪有那么容易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