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吃完飯后,李易和老爸去了家里的魚塘。
爬過南側河堤后,前方的一片鄉(xiāng)村景象,便如同畫卷一般展現出來。
近處的油菜花,遠一點是一片片水波蕩漾的池塘,再遠處是一片片大棚。
忘了哪一年開始,他們這里開始引進和種植一種叫陽光玫瑰的提子,就是葡萄的一種。
發(fā)展到現在,也算得上這個小地方的拳頭產品了。
李易他們村上不少農戶都搭建了少則五六畝,多則十幾畝的大棚。
只不過因為李易家有小三十畝的魚塘,父母精力有限,沒跟上這陣風。
到了魚塘邊,老爸把昨天在水泥船艙里泡好的麥子用鐵鍬灑進池塘。
李易則用一根帶著鐵爪的長竹竿,將早上扔進池塘的魚草,吃剩下的草桿撈上來。
這邊都是混養(yǎng),麥子是給鯉魚吃的,魚草則是草魚吃。
弄完這些之后,兩人抬著一袋飼料,灌進了專養(yǎng)幼苗的小魚塘上面的飼料噴灑機里。
老爸按了噴餌機的開關后,隨著飼料的間斷性噴灑,前面浮現出了一大片魚苗的黑影。
李易想起公園里賣小包魚飼料的攤販,莞爾一笑。
“老爸,你說要是把這袋飼料拆成小包小包的去公園賣,這一蛇皮袋子能賣一兩千吧?”
“那里都是喂的饅頭碎,誰稀得喂這個。”
老爸說道,“前些年村里還有辦農家樂的呢,干不了兩年,不掙錢就關門了。”
他們這里遠離城市,離縣城都有小三十公里,有誰能跑這么遠過來?
再說縣城里面往上數一代,都是從農村過去的。
平時過年過節(jié)的回鄉(xiāng)下,都能吃到老家菜,誰稀得去什么農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