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
姜嘉雅讓蘇瑞幫忙,為她父親安排了一份工作。
她的父親姜福澤,以前本就在一家船舶零部件制造公司,擔任生產經理職位。
只是由于業務受到日韓的擠壓,勉強只能茍延殘喘,近幾年又被華夏崛起重創,公司產品徹底不再具備市場競爭力,老板無奈宣布破產,這才丟掉原來的工作。
伴隨美國制造業衰退,90年代以來大批工人下崗,因為互聯網和其他科技行業,以及發展中國家的興起,創造出許多新的工作機會還有市場,才避免了徹底將矛盾激化。
市場上的蛋糕就那么多,因為多出華夏這個優勢十足的新玩家,蛋糕很快就不夠分了,許多老牌工業國的日子不好過,姜福澤的下崗,算是個時代潮流下,微不足道的縮影。
華府方面之所以喊出制造業回流的口號,主要就是為了爭取這部份人的支持。
雖然始終沒什么成效,商人們的決策依舊遵循利益優先,但這并不妨礙口號喊得震天響。
對此。
蘇瑞一向冷眼旁觀。
用一句老話來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歐美等等發達國家,已經享受了幾百年的紅利,也該是時候挪挪位置,讓其他國家的居民們,嘗到些甜頭了。
倘若不是華府那邊三番五次邀請,而他又需要結交些盟友,壓根不可能把洗腦,埋怨被內地工廠搶走了訂單。
然而當他真正回來干了一段時間,才發現來這邊建廠真的很香,工人們不僅踏實肯干,技術和配套的產業水平,也已經相當不錯。
這讓姜福澤不由感慨,倘若前老板早點把工廠搬出加州,憑借手頭的資金、客戶和技術工藝,說不定現在不僅沒破產,還已經做大做強,用更具有性價比的產品,反過頭來搶占日韓的訂單。
可惜現在說什么都遲了。
今天上面有人來考察調研,參觀一體化壓鑄工廠,期間有位技術員,好奇問道:
“我對這種制造設備有點了解,你們即將投產的新車s-car,初期的預計銷量不高,一旦汽車樣式更新換代,很多設備就都報廢了,成本有點太高了吧?”
姜福澤臉上帶笑,回答說:
“你們應該看過測試車的照片吧,它已經足夠完美了,并沒有遵循工業領域計劃性淘汰的規則。按照蘇瑞的想法,這個系列的車幾年內都不會大換代,即使調整,也只會進行細微的外觀還有內飾升級,就像保時捷的911系列一樣,所以這套一體化壓鑄模具,可能會使用10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