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人的小分隊集結后向臨漳城的南郊行進,元英知道此時的臨漳城一定被后涼軍圍得水泄不通,他們無法面對呼延況的五十萬大軍。
他們要在各地征集糧草,想盡一切辦法將糧草運往臨漳城。
只要糧草供足臨漳城就不能被呼延況攻破。
出發前,元英與秦江月作了商議,兩千人的隊伍去與后涼軍死拼,不異于飛蛾撲火,他們能做的是往臨漳城運糧草。
元英將兩千人的小分隊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去南部蓮花山砍柴割荒草,一部份去農家收集糧食。
他們告訴那些農夫后夏已經沒有了退路,臨漳城危在旦夕。
如此危難時刻,只要后夏的百姓團結一致共同對敵,不愁敵兵不退。
國難當頭,南郊的百姓紛紛拿出糧食支援前方的戰士。
元英與秦江月非常受感動,他們一分不差地付足糧款。
元英告訴那些愛國的農夫,只要他們手里還有錢付得起糧款一定不會虧待他們。
嘯林的購糧款一部份是嘯林劫回的軍餉,一部份是偷襲長安時的戰利品。
早些時候,秦江月已經將長安得來的財寶換作了銀子。
短期內,他們還付得起糧款。
臨漳也是有地下通道的,這條通道就是從南郊的軍營一直通向臨漳城的南門,大約二十多里地。
“感謝我父”
,剛到軍營元英十指緊扣,向南叩拜,她覺得若沒有他的父親辛苦營造南郊通向臨漳城的二十里地下道,今日無論如何都無法挽救危難的后夏。
她拭去眼中的淚,悲情地說,“感謝我父精忠報國,為后夏立下不朽功績。”
元英將購來的糧食與百姓們捐助的柴草源源不斷地從軍營的地下道送到臨漳城。
第一批送糧草的隊伍中有常勝,元英特別囑咐他一定要問清誰在領兵守臨漳城?到了臨漳城南門常勝與臨漳城的守軍聯絡上,馬上就問守城將領是何人?
守城人回答:“岳陽。”
“岳陽?真的是岳陽?”
常勝十分驚喜,國難當頭,岳陽挺身而出,真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得到常勝的匯報,知臨漳守將真的是岳陽元英喜極而泣,她哽咽道,“我就知道,后夏還能頑強抵抗后涼的人只有岳陽。
誰有那個膽量敢在大兵壓境時獨守孤城?換一個人,那個人早就在晉陽失守,皇帝逃走的情況下投降了。”
很快,嘯林的弟兄們都知道臨漳城的守將是岳陽,他們歡欣鼓舞士氣大增。
為了嘯林的集體榮譽,為了后夏最后一塊地盤地他們就是流盡最后一滴血也要與呼延況拼到底。
圍困臨漳五天后,呼延況城下喊話:“岳陽!
趕快下來應戰!
不然,等大軍攻進城內,你死無葬身之地。”
呼延況喊過之后,城上毫無反應,后夏的士兵仍像以前那樣手執盾牌目光炯炯一動不動的盯向前方。
呼延況實在不明白,一個年輕輕的守將為何這么沉穩既有膽略又有底氣?看不出他一點點的驚慌?他還不明白戰前他們的探馬為什么沒有查到軍營里有岳陽的人?難怪有人說后夏是人才輩出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