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得不錯,思睿!”胡思睿一登上球場,奧尼爾就圍了過來,“就該這樣干!讓他天天跟我搶球權,還跟我在更衣室里叫板……就該給他點顏色瞧瞧。”
看來自己吐在科比車上的事已經被傳開了,就連奧尼爾都知道了。
“不是那個意思……”身為科比和奧尼爾的共友,胡思睿也不好開口說些什么。
他不愿意去跟著奧尼爾去嘲笑科比,也不好意思去制止被科比傷害過的奧胖。
真是多么可惜啊,聯手建立了湖人王朝的“ok組合”,卻因為球隊地位的問題即將分崩離析,科比和奧尼爾這對曾經親密無間的戰友,搖身一變成了仇人。
……
奧尼爾和科比的出身,相比較詹姆斯、安東尼之流只能說是天壤之別。
奧尼爾的繼父是個軍人;科比的父親是職業籃球運動員,所以兩人都沒有像貧民窟出來的孩子一樣,而是如同富家少爺似的有一股天真的勁。
他們都極其在乎外界的看法與評價,這是從小養成的性格。
當一個人滿足于富足的生活時,往往會追求精神上的滿足,特別在意在別人心中的形象。
這也是為什么詹姆斯不在乎外界的罵名也要加盟邁阿密,因為他深刻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只有得到了總冠軍,自己才“有資格”去在乎所謂的“名聲”與“顏面”。
能打進nba的可憐孩子們,自然不會如街頭小混混之流一樣無所事事游戲人生,自律的他們有著更明確的目標,并且不擇手段的為之奮斗。
(確實,有不少出身貧困的nba球員一打進nba就享受生活了,但是是因為他們的目標就是賺錢;詹姆斯在賺錢的同時,需要更多的榮譽幫他賺更多的錢,人們對他的期望值太高。)
反觀“ok組合”呢?
魔術時期的奧尼爾,會因為介意奧蘭多媒體吹捧哈達威而挑自己的刺,進而轉投薪資更高的洛杉磯;科比會在意媒體說自己不愛傳球,于是下一場拒絕出手而專門助攻。
奧尼爾是個表面“樂天派”,實際上非常敏感的孩子王。他是孩子群里的頭,會在意大人們(媒體與外界)對自己領導力的看法與認可,想要手下們的小弟都服從自己。
科比則是一個從小沒朋友,只能以籃球相伴的少年。從美國到意大利,再從意大利到美國……科比沒有所謂的發小,一直呆在他身邊的只有籃球。所以在這個領域,他只想做到最好。
因此,科比執拗的完善自己的技術不完全是為了擊敗對手,而是為了超越自己。
而奧尼爾則不僅要勝利,還要尊重、地位和聚光燈。
兩人的性格雖然談不上“水火不容”,但是也絕對不會成為多么好的搭檔,離開了籃球場,兩人也不會成為朋友。
更別提在籃球場上的48分鐘里,球只有一個。
2000年,ok組合贏得了第一個總冠軍。
奧尼爾忙著讀書、拍廣告和v;科比則推遲婚期,每天投進2000個長距離跳投。
這種努力的結果是,科比練出了無視環境的恐怖跳投能力,出手點高,隨時急停出手。
緊接著下個賽季的常規賽:科比11月場均21。5次出手;12月場均25次出手。
而這兩個月鯊魚場均19。5次出手。
22歲的科比開始和奧尼爾爭奪出手權。
他無法理解鯊魚為什么不去把罰球練好,不控制體重以避免腳踝腳趾的傷勢。
奧尼爾也無法理解,身處衛冕冠軍隊伍中,才22歲的科比為什么要急著“謀權篡位”,而自己已經三十了,未來是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