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奧尼爾成功入主邁阿密。
就這樣,熱火隊的“一大四小”體系將變得非常完整,進攻戰術十分輕松:
一旦奧尼爾在低位要位,那么胡思睿就喂球給他,然后拉開空間站住位置,外線的射手群隨時準備開炮。
如果對方選擇不包夾,那么奧尼爾就能把對面的中鋒生吞活剝,一點骨頭渣子都不剩。
如果包夾?那么底角的庫科奇(王治郅)和卡隆·巴特勒(科沃爾)隨時能夠準備接球投籃,或者把球傳導到弧頂與側翼的胡思睿和瓊斯手上,重新梳理進攻。
當奧尼爾在內線要到位時,他最容易輸送出球的位置,即是可以隨時觀察到的底角。
而側翼和弧頂的位置,以出球位的視野來說顯然非常不便。即便是優秀的出球手和組織者,也不能保證每次都能給這兩個位置的投手準確的輸送炮彈,更別提奧尼爾了。
而且即便該回合的終結由底角之外的點位完成,很多時候也是來自于底角的再傳導——奧尼爾禁區吸引底角協防,而后分給底角,對手補防底角,底角的二次轉移……
從擴大奧尼爾殺傷性的效果角度來講:他格外需要能夠投射的大個子來拉到底角位置,將對手的大內線之一從籃下帶走,從而清空奧尼爾的作戰區域,給他創造出一個能夠舒服一打一的環境。
巧的是,這樣的球員熱火不光有,還有整整兩個。
這套體系很像后世的“一星四射”,但是卻比“一星四射”更加合理與靠譜,每個球星都能最大程度的發揮出自己的作用。
相比較“魔獸”霍華德版本的“一星四射”,熱火隊的外線防守更好,無需將對手放進內線去挑戰霍華德;而相比較詹姆斯版本的“一星四射”,他們的球權分配更合理,而非那種“切蛋糕式”打法,分球如同切蛋糕,想給誰分球全看持球大核詹姆斯的心情。
-----------------
第一節比賽中,熱火隊就在不斷實驗新的陣容體系,胡思睿不斷地給低位要位成功的奧尼爾調球。
第一攻就吃了虧的公牛隊依舊選擇包夾奧尼爾,奧尼爾選擇分球右側底角的庫科奇,這位“最佳第六人”穩妥的選擇了一記中投。
“唰!”籃球應聲入網。
接下來的幾個回合中,熱火隊的進攻已見雛形,庫科奇和卡隆·巴特勒的底角投籃讓公牛隊不敢再次肆無忌憚的包夾奧尼爾。
畢竟錢德勒單防奧尼爾還有機會防住,而一旦放空庫科奇和巴特勒,他倆是真能投進啊!
于是可憐的泰森·錢德勒度過了他人生中最艱難的8分鐘,這8分鐘里,他體驗了什么叫做“被鯊魚虐待致死的一百種方法”,讓奧尼爾在他的頭上單節得到了12分。
萊利在第一節比賽還剩不到四分鐘的時候,來了個五上五下的輪換,此時雙方球隊的比分來到了23-11。
熱火隊有著兩位數的領先優勢,這讓他可以放心大膽的練兵。
加里·佩頓、科沃爾、哈斯勒姆、王治郅和阿隆佐·莫寧,熱火隊一下子就回到了“肉搏籃球”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