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枚總冠軍戒指,兩座總決賽vp獎杯,兩座常規賽vp獎杯……他身后的卡爾·馬龍、巴克利、加內特、鮑勃·佩蒂特以及“大冰箱”麥克海爾以及海耶斯之流和他之間依舊有著不小的差距。
在如此強大的四號位加持下,馬刺隊的內線無比強大,恰好的是——熱火隊的內線防守一直以來都是他們最薄弱的一環。
根據馬刺與湖人多年交手的經驗來看,波波維奇不會讓鄧肯對上奧尼爾,可憐的是熱火的四號位:王治郅、哈斯勒姆、庫科奇包括瓦萊喬沒一個人能對付甚至限制他。
而且相比較2003年的那支冠軍馬刺,雖然海軍上將退役了,但是馬努·吉諾比利和托尼·帕克都是更近“not1not2not3……not7”不止七步,他們對籃筐的沖擊力也是不可小覷的。
尤其是阿根廷人馬努·吉諾比利,堪稱生涯的巔峰時期。
在角色球員方面,這個賽季的馬刺隊沒有進行重大的人員調整,僅僅是一些微調:布倫特·巴里、霍里等老將使馬刺關鍵時候不會無人可用;尤德里、布朗等新人又使他們充滿活力。
賽季中段交易來的中鋒穆罕默德解決了內斯特洛維奇動作不夠快、打法不夠硬等非黑人中鋒的老問題,使馬刺的陣容更加均衡。
所以在這六天左右的時間里,帕特·萊利為首的教練組一直在討論如何限制馬刺,并且讓熱火隊多多練習聯防陣容,能夠做到依靠團隊的力量以及大量的跑動保護好禁區。
一旦蒂姆·鄧肯在舒服的位置接到球,那么就立刻對他形成包夾;馬努那柄妖刀突破到內線的時候也是同樣的待遇。
在包夾鄧肯的時候,不要吝惜自己的犯規:只要發現防不住了就立刻送他上罰球線,千萬不能猶豫。
仔細想來,這好像都是馬刺對付奧尼爾的招式啊。
奧尼爾的罰球不好,但是不代表鄧肯的罰球就好:除了在01年左右石佛的罰球命中率將近八成外,其余時候大多在六成五上下浮動,兩罰中一是很常見的事。
可以說相比較馬刺和太陽,馬刺和熱火在相反的同時卻也有許多的相似點:
馬刺的防守內外兼備,其核心是由鄧肯一人撐起整個球隊的防守體系,其他人負責將持球人引導從底線進入禁區,鮑文作為防守尖兵負責鎖死對手箭頭人物,猛龍時期的文斯·卡特、湖人的科比·布萊恩特就被受其害。
熱火的防守則大多依靠精英防守者們整體的配合,他們的靈活鋒線和高后衛構成的“無限換防體系”試圖從外線編織出一張大網直接鎖死對手,讓內線的奧尼爾只需做好一對一的籃下單防即可。
相比較活塞的“人盯球”,馬刺和熱火都是“人盯人”的防守策略,很少進行高位的施壓與夾擊。
而在進攻端,馬刺的進攻依靠“gdp組合”的三駕馬車對籃筐的沖擊,除了吉諾比利外,另外兩人的投射都可以稱的上不堪大用,尤其是三分線外的進攻。
但是其他角色球員如鮑文、布倫特·巴里以及霍里都可以在三分線外提供足夠的火力,至少在太陽的那輪西決已經證明了這一點,馬刺不只是依靠防守,甚至可以說是對拼進攻拿下了對手。
熱火的進攻方式不需要過多闡述了,整個團體的投射能力出色,也有著幾位沖筐高手,他們的鋒線上也有不少能突能投的球員,這恰恰是馬刺所不喜歡面對的。
和菲尼克斯太陽不同的是,熱火的三分射手都不是只會接球投籃的定點炮臺,他們是能打持球的投突結合的高手。
所以萊利認為,從紙面陣容來看,熱火的“兩杯毒藥”在馬刺面前同樣十分奏效,所以他們所要做好的就是做好防守,然后按部就班的用所熟悉的三分和中距離打死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