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這個年代是可以守聯防的,再加上handcheck規則也沒有被取消,角色球員沒有后世那種抬手就來的空位三分能力……所以在三秒區內是密不透風的。
這樣也就造成了一個奇景,作為一個主攻手,無論是后衛還是鋒線球員幾乎都是面框單打,行進到一半的時候來個急停的中距離跳投。
沒辦法,不會中距離你就等著進禁區里被打死吧。
這也是為什么科比、麥迪等投射優秀的球員能在這個時代快速崛起,因為這正是當前特殊時代所需要的得分手。
而胡思睿更不用說,他相比較其他的nba球員,有著更大的優勢,那就是他出色的三分球實力,更大的射程意味著更輕松的得分方式。
再怎么樣的美高經歷和模式,也改變不了胡思睿的國內球員出身,他身上自然帶著國籃的部分影子——小、快、靈、準。
為了和國際賽場上的天賦怪們競爭,國內的訓練思路一直是小快靈準的模式,才能讓他們死死的咬住國際一流水平,但是體能和某些不可抗拒力卻注定了他們的上限。
但是這也不能否認他們的成功,就連大郅這樣的中鋒都能投三分,可想而知這種觀念確實深入黃種球員的內心。
所以胡思睿從小就開始提前訓練三分球。
而誰也沒想到,這種人種上無奈的選擇,卻成了一種超前的籃球理念,帶給他意外之喜讓他在nba第一年就獲得了滿滿的收獲。
熱火隊的進攻體系就是這樣建立的。
最常見戰術的就是主控手胡思睿在弧頂指揮隊友,瓊斯或者其他中距離乃至三分高手借助“艾弗森空切”得到出手空間,完成投籃終結。
這是萊利在胡思睿身上開發出來的熱火全新戰術,也是這個賽季熱火隊進步連連的根本原因。
為什么用本就孱弱的內線資源交易來投射高手佩爾森?那是因為萊利隱隱約約摸到了一種全新的戰術思路!
而艾弗森空切這種無球跑動戰術,既能為得分手減少持球帶來的不必要消耗,也能帶來錯位或者空間,還能讓本就進攻不好的藍領們參與到進攻之中,是萊利目前最喜歡的方式。
再加上球隊里的無球高手、投籃好手眾多,以至于本來的擋拆者都能因此獲得機會(格蘭特的中距離也不錯),所以熱火版本的變陣更多更好,球員們避開了不必要的低效率單打。
同樣,萊利既然用的好“艾弗森空切”,自然也防的住“艾弗森空切”,哪怕在“開山鼻祖”的面前。
萊利是沒聽過十幾年后火箭隊的“無限換防”戰術,但是身為“喬丹研究學者”,公牛隊由斯科特·皮蓬、丹尼斯·羅德曼、羅恩·哈珀以及邁克爾·喬丹構成的換防防守體系,早已被他研究透了。
這四個人已經具備了無限換防的雛形,并且身高體型和防守能力能更出色的勝任這個體系(個人感覺比當今的綠軍換防體系還強),就是當時沒有那么高的戰術需求。
(那個年代擋拆遠不如現在普遍,現在有些當家球星沒擋拆都過不了人……甚至那時都有錯位后擋拆換回去的操作……)
而此時萊利的手上,也恰好有一套不錯的陣容,來讓他打換防戰術。
胡思睿、瓊斯、佩爾森、巴特勒這四個人的身高、速度以及防守能力能夠支撐這個體系,最主要的是76人隊也同樣矮。
原本打一大四小的時候,巴特勒頂四號位常常被錯位打爆,但是76人的四號位是替補的托馬斯,和他的身高相差無幾,都是201公分。
而且76人隊沒有投射!所以不存在外線大打小的錯位點名情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