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筆交易發生的時候,胡思睿已經在國內完成了確定大名單前的最后一次集訓,他的競技狀態之好只用了一場熱身賽就被定了下來。
新任的籃管中心主任李元偉對他是贊嘆有加,向來支持中國男籃接軌國際化的他認為胡思睿就是很好的例子。
從小接受先進籃球理念與教育的胡思睿在nba與國際賽場上的優異表現堅定了李元偉推動“北極星計劃”的決心。
-----------------
在nba發生變化的時候,中國籃壇也在進行著悄無聲息的改革。
在國際賽場上,雖然在2002年的男籃世錦賽上中國隊取得了八強的好成績,但是轉頭在釜山亞運會上差點輸給韓國;而與此同時“王治郅事件”被大肆宣揚;國內的甲a聯賽也虧損嚴重,由于商業化不足,所以一直以來都是在虧本運營,以至于出現各種離奇的事件。
比如在四川隊和山東、吉林的比賽中,技術臺出現了非常離譜的改比分、改時間的事件,鬧出了dama煩,中國籃壇用內憂外患來形容也絲毫不為過。
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李元偉接替了他的前任信蘭成,成為了新一任中國籃壇話事人(08年奧運會之后兩人又交替了)。
信蘭成的籃球理念就是認為中國男籃的未來與答案不在cba而在青訓,而李元偉則是與他的理念截然不同,他看到了美職籃聯賽的先進性,認為商業化會大大刺激籃球的發展。
畢竟人是逐利的,當cba有商業價值的時候,大量的資本涌入,國內的球員獲得更多的薪水保障與聯賽健康發展,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所以李元偉認為中國男籃想要強大,第一就必須融入世界,第二發展好自己本土的聯賽體系,為此他推出了“北極星計劃”。
該計劃涉及的方方面面非常多,例如計劃(可惜沒實現)成立cba公司、搞選秀大會、允許球員交易和規范球員合同……這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把cba打造成亞洲最好的聯賽,全方位的向nba看齊。
在國家隊方面,李元偉也是頂著多方的壓力聘請了中國男籃史上第一個外教——“銀狐”德爾瑪·w·哈里斯(delrw。harris),又聘請了尤納斯·卡茲勞斯卡斯擔任助教,以后接替哈里斯的班,除了教練外,國家隊的各方面人員也都要與國外高水平人員接軌。
可以說李元偉是非常有遠見的籃壇一把手,胡思睿也因此能夠被允許多次不參加集訓還能被定到大名單之中。要是信蘭成時期,小胡大概率和大郅一樣,參加不了今年的奧運會。
但是有利就有弊,李元偉的籃球理念和政策確實推動了cba聯賽的完善與進步以及對外界人才的吸引,但是卻脫離了中美兩國的基本國情,誤判了cba的發展前途。
如果他能夠一直在位全力推動“北極星計劃”,或許中國男籃會有不一樣的改變,可惜沒有如果。
而且由于李元偉對青訓的不重視,想要全靠資本和民間培養人才的做法,導致了自易建聯以后、到郭艾倫這批93國青一代之前,中國男籃出現了嚴重的人才斷層,進一步導致了08年之后中國男籃青黃不接的一幕。
老的太老,年輕的又扛不起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