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伯倫的話如同一盆冰水,澆滅了科比的幻想。
科比的想法確實沒錯,在聯(lián)盟規(guī)則的變動以及熱火太陽等球隊的崛起下,傳統(tǒng)的進攻以及防守體系受到了劇烈的沖擊,“超級中鋒”的時代已經(jīng)成為了過去式,而籃球的進攻區(qū)域也在不斷擴大。
如今nba的格局就是一片廢墟,而誰能最先找到新的模式重塑秩序,誰就能搶占先機,獲得贏球的秘籍。
現(xiàn)在來看,熱火和太陽走在了最前面,但是區(qū)別是前者的防守抓住了“鐵血時代”的尾巴,絲毫不輸馬刺與活塞這種傳統(tǒng)強隊;而后者進攻雖然有了現(xiàn)代籃球的雛形,但是防守卻脫離了時代,不能保證適應(yīng)季后賽的模式,不像熱火一樣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大環(huán)境的考驗。
而重建中的湖人站在了岔路口,他們擁有著科比這樣未來極有可能“超級巨星”的絕對核心,但是體系構(gòu)建的一團糟。
就如同第一節(jié)的比賽一樣,湖人更多的戰(zhàn)術(shù)就是一點:圍繞科比打。
給科比球、給科比掩護、科比沒法出手就等著“接鍋球”出手……
所以為了打破僵持的對決,科比提出的想法是極具創(chuàng)意性的,用外線投射來懲罰火箭這種防守體系建立在中鋒基礎(chǔ)上的球隊。
而且火箭隊的陣容可以說除了姚麥比湖人還爛,在外線想要依靠防守尖兵來充當箭頭,以支撐起球隊的外防體系完全是不可能的,他們除了麥迪以前能干這個活外,現(xiàn)在無人能擔此大任。
他們的外線防守就是團隊體系,如果不是范甘迪,這群臭魚爛蝦早就被鑿穿了。別說給一個姚明,就是奧拉朱旺來了也撐不起來。
一旦對手有一個進攻箭頭,就能撕破他們的防線,然后給外線的投手制造機會……那場面和熱火隊經(jīng)常使用的手段無異。
但是漢伯倫說的更沒錯。
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
以湖人隊現(xiàn)在的陣容,完全構(gòu)成不了一個完整的“五外體系”甚至是“一大四小”體系。
以前的奧多姆在熱火的外線都是漏洞,人家活塞專門放空這家伙來打熱火,到你湖人來就能搖身一變變成神射手?
就算奧多姆的空位三分球有一定的威脅,人家火箭隊完全能夠接受這樣的火力,完全可以扛著奧多姆的三分和湖人過招。
剩下的兩人里,邁克·詹姆斯的三分還可以,但是人家范甘迪完全可以安排一個人單防他。
即便鮑勃·蘇拉那老小子防不住,火箭板凳席上還坐著個泰倫·盧呢!那小伙子就是防守積極,不怕累。
至于你科比?火箭不安排兩個人防你就不錯了。
你以為漢伯倫不想抄作業(yè)嗎?畢竟熱火體系和三角進攻有很多異曲同工之處,而給這世界上可能最懂三角進攻的教練打了很多年下手的漢伯倫,也早就有了一定的心得。
熱火體系十分強調(diào)投射、跑位以及球員的球商……
它和三角進攻相同的是:同樣在弱化無球巨星的存在,球在不斷的傳導(dǎo),讓球隊整體的實力在上升。
當你只有一種武器,對面可以針對性防守;而三角進攻(熱火體系)讓隊里所有球員,同時多了“傳導(dǎo)”這一個威脅,于是所有人的實力都提升了。
在三角進攻中,無球巨星自己要有多樣的威脅,讓對方球隊投入超量的防守資源。
當對方把超量的防守資源投入到無球強側(cè),有球弱側(cè)就好打了。
最成功的例子就是喬丹以及奧尼爾。
可以說熱火體系最初的建立理念就是一個“外線版”的三角進攻。